下人们鱼贯而入,捧着大红漆盘,盘中盛着大厨房刚蒸好的白面饽饽、炸得酥脆的贡糕、水淋淋的整鸡整鱼,还有几碗撒了桂花的甜糯年糕。
沈忠国抬手点起檀香,沈沉戈则带着兄弟二人检查祠堂内的吉祥符是否端挂整齐。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后,小辈们在沈忠国和秦黎的引领下,在蒲团上跪下磕头,等到沈忠国说完了新年的吉利话,才站起身来。
依次上过了香,这祭祀也就算结束了。
用过午膳后,沈明曦小憩会儿,下午同着柳琳琅和沈明珠一道去了幼安堂。
还是建在原本的慈安堂所在地,屋子都翻新了一番,现在被救下的孩子们都在里头养着。
宫里放出来的一些适龄宫女,到了年纪,又不想成家的,有的就选择来了这里,同孩子们一道生活。
如今幼安堂里的孩子约有五六十个,宫女约有十来位。
因着担心孩子们长大后无处可去,由京城里的各家筹集银钱,为他们聘请了夫子,学些安身立命的手艺譬如女红、木工一类的,只要有人想学,就会有夫子教。
能直接在将军府的铺子里帮工的,这幼安堂除了杨芦花,再没有第二个。
但没有人会因此嫉妒她,因为大家都知道,她还有个痴傻的妹妹要养。
孩子们每月的生活所需费,由国库拨款,户部核算后发放。
宫里头也有皇后带头,其他的妃嫔也捐赠了不少钱财到国库里头,将近年关的时候,甚至给了他们新的被褥,发了二十来斤肉。
他们的房间算不得宽敞,一间房里睡四个孩子。
但如今的生活远比先前在家中的情况要好,住在不漏雨不透风的屋子里,不会挨打,也不挨骂,还有新衣裳,能睡暖和的被子,隔个三五日还能见着荤腥。
所有人都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
如今杨芦花和杨雪花就在这里头住着。
今儿过年,杨芦花拿自己的月例给雪花做了身新衣裳,又买了串大大的糖葫芦。
至于她自己,将就着凑合就好。
她的月例得存着,到时候看看能不能自己立户,然后买个小屋子住着。
因为年幼,她如今只是在户部那边登记了姓名和画像,要立户怎么着也得及笄才行,因而和杨雪花两个这会儿还算是半个黑户。
不仅是她们,幼安堂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这样。
杨芦花带着杨雪花将她俩的床铺装点了一番。
昨日铺子让休息,她去庙里求了个平安符,放在杨雪花的枕头底下。
刚给杨雪花戴好了她费时缠好的绒花,便听到外面响起一阵欢呼声。
杨芦花开了门探出头去,问:“外头怎么这么热闹?”
笑意盈盈的姑娘看了她一眼,说道:“芦花,外头有贵人来看咱们啦!”
贵人,杨芦花心中疑惑,牵着杨雪花出了门。
杨雪花怕冷,缩在屋子里不肯出去。
杨芦花劝了又劝,她说什么都不愿意出门,最后提到沈家的姑娘来诓骗她,她才肯跟着一道走。
小丫头虽痴傻,但姐姐日日在她耳边念叨“救命恩人”,她倒是记得牢靠。
出去后,杨芦花才知晓自己竟是歪打正着了,来的竟真是将军府的几位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