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庸大喜,他在马上笑道:“我乃北海国胡庸是也,敌将速通名姓”。
夏侯渊翻了个白眼,道:“沛国夏侯渊!”
“你伤了左臂,我不占你便宜,只用右臂与你厮杀,可好?”
夏侯渊怒上心头,他认为胡庸是在小觑自己,当即怒发冲冠:“小贼可恨,吃我一刀”。
一记毫无花哨的力劈华山,对这胡庸兜头劈来。
胡庸却也不惧,他仗着年轻力盛,竟然挥刀拦阻,硬生生地与夏侯渊对拼了一记。
“嘭!”
一击过后,夏侯渊觉得虎口发麻,他没想到胡庸年纪不大,力气却不小,当下收起小觑的心思,打起了十二分的心思。
胡庸长期与周仓厮杀,一身武艺早已经锻炼的炉火纯青,“铿铿铿”与夏侯渊接连对拼了十多个回合却也不落下风。
夏侯渊毕竟伤了左臂,出手难免会受到影响。
胡庸却也守信,他说不用左手,自始至终便没有动用一次。
这时候,曹军大队人马已经压了上来。
李贤身边没有弓手,却有胡庸的背矛士。
胡庸抛下军士,径自斗将去了,李贤只好越俎代庖,发号施令:“传我军令,背矛士,杀!”
“杀!”
躲在铁甲军之后,背矛士的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他们得以全身心的用在进攻上。
四五十步的距离,恰恰是短矛的最佳射程。
与曹军毫无建树的长弓不同,李贤麾下的背矛士杀伤力十足,每一支短矛都可以消灭一名曹军。
曹军可不像铁甲军这么奢侈,装备了七八十斤重的甲胄,他们多数人身上连副像样的甲胄都没有,皮甲都是校尉之类的军官才能装备的货色。
没有保命的护具,当短矛来袭的时候,曹军伤亡惨重。
耳畔,己方人马死前发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无须分神,夏侯渊都知道,这一定又是东莱军卒的短矛在发威了!
按照夏侯渊对李贤的了解,他明白,背矛士的攻势绝难持久,用不了几轮投掷就会消停下来。
一旦没了背矛士的威胁,夏侯渊相信,凭借己方人马的人数优势,他有很大的可能用人海战术来淹没东莱军。
与夏侯渊对拼了这么久,胡庸越拼越投入,他两耳不闻外事,一心只与夏侯渊厮杀。
刚开始,夏侯渊凭借丰富的厮杀经验还能小占上风,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伤了臂膀的夏侯渊体力消耗的极快,他在与胡庸的厮杀当中仅能保持不胜不败。
再这么下去,胡庸反败为胜只是时间的问题。
“杀,杀,杀!”
两军短兵交接,曹军再度对上了铁甲军。
这一次攻守易位,进攻方换成了夏侯渊麾下的曹军,防守的人马成了李贤的铁甲军。
与上次相同的是,曹军依旧拿铁甲军一筹莫展。
不到两千人的铁甲军足足挡住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并且顺利地让其难动分毫。
等到夏侯渊发现不妥,意图抽身调派兵马的时候,胡庸宛若附骨之蛆,不给他半点空闲。
夏侯渊无奈,他只得大声怒吼,道:“从铁甲军的两翼绕过去,不要从正面厮杀!”
有灵醒的军将听到了夏侯渊的呼喊,急忙传令,道:“将军有令,两翼包抄,不得有误!”
不少曹军闻言过后开始向左右两翼行军。
李贤麾下兵马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封堵住每一个方位。
夏侯渊想出的破解之策,正中铁甲军死穴。
铁甲军防御绝佳,可却难以持久,更不擅移动,如果曹军从两翼包抄,后方杀来,铁甲军绝难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