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弃妇的极致重生评论 > 第070章 崔大升官(第3页)

第070章 崔大升官(第3页)

为了提醒自己,他还特意用两种颜色记录:红色的记录好事儿以及得用的人,黑色则记录糟心事儿以及不堪大用的人。

太子在一行红色小字里看到了崔幼伯的名字,顺便还标注了一个陌生的名词儿:“活字印刷术?”

脑中灵光一闪,太子终于记起来了,“哦,难道他已经研制出了活字印刷术?”

内侍哪儿知道呀,他只是记得两个月前,这位崔学士跟萧驸马一起来见太子。当时太子很高兴,还特意叮嘱他。下次崔学士再来的时候,定要帮他通传。

不过。太子也不需要内侍的回答,他笑着说:“请他进来吧。”

虽然太子不知道印刷术是个什么东西,但他既能用朱笔记下来,应该是件对自己有益的事儿。

李荣坐在一边默默听着,待内侍出去了,他才装作不经意的问道:“襄城郡主的夫君?呵呵,这么说来,这个崔郎还是殿下的嫡亲外甥女婿呢。”

太子微怔,随即笑道:“可不是。呵呵,他是阿姊的女婿,自是孤的嫡亲晚辈。”

圣人的儿女多,世家又相互联姻,太子名义上的外甥、外甥女还真是不少。

但嫡亲的,却也就那么十来个。

想到这一层亲戚关系,见到崔幼伯的时候,太子的笑容中多了几分长辈的慈爱。

“殿下,臣幸不辱命。终于研制出了活字印刷术,”

崔幼伯跪下行完礼,将面前的托盘推了推,道:“这是臣试着印刷的书籍。恭请殿下一览。”

太子身后的内侍得到指示,忙来到崔幼伯近前,将那托盘端到太子面前的长几上。

托盘上放着一个用白绢包裹的东西。太子掀开一角,露出一本本线装书籍。

对于线装书。太子并不陌生,三四年前便有人提出。用卷轴的纸书、帛书以及早期的竹简,不利于存放和流传。

那人建议改变书籍的编写、存放方式,将卷轴改为线装,即把纸裁成相同大小的纸张,在一侧打孔,最后装订成册。

这样的线装书既便于存放,也便于书写和阅读,而且还便宜。

只是当时推行的力度并不大,线装书也只在京城的某个小圈子里流行。

恰巧,东宫里的某位僚属是那位线装书首创者的同乡,亲眼见过线装书的便利,还曾向太子推荐过。

可惜当时太子心里全都是怎么干掉有野心的弟弟,无心这种‘闲事儿’,草草看了一眼,便丢在了脑后。

太子不重视线装书,但他却知道此为何物。

伸手拿起一本,扉页上用极工整的唐楷写着‘贞观律’(即唐律的前身)三个字,太子掀开一页,惊讶的发现这张纸页上的字竟然是相同大小,一撇一捺都不带任何个人特色,排字布局也都非常工整,横平竖直,就像京城的坊墙一般。

太子来了兴趣,接连翻了好几页,他发现,每一页都是如此。

但,这、这又说明了什么?

要知道大唐极流行书法,只要唐楷好一点的人都能做到将文章抄录得工整严谨。

抬起头,太子问道:“这就是用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书籍?”

崔幼伯听出太子话语里的质疑,他不答反问:“臣敢问殿下,您抄写一本两千字的书籍大约用多长时间?”

太子不解其意,但看在崔幼伯是他嫡亲晚辈的份儿上,想了想,估摸道:“唔,估计要半个时辰吧。”

崔幼伯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骄傲,道:“如果用印刷术,只需一盏茶的功夫。”

太子大惊,“什么?这么快?”

崔幼伯点点头,“没错,只要排好版,便可以非常快捷的印出来,而且同批次印出来的书籍都是完全一样的,绝不会出现错字、别字以及漏字的情况。”

太子没有说话,又从推盘里抽出一本,也是贞观律,他随便打开一页,然后两本对比,字体、大小、布局完全一样。

再联想到那个惊人的速度,太子也是读书人,他立刻便想到了此方的妙处。

合上书籍,太子道:“有了这个印刷术,孤可以将经、史、律等书籍大量印刷,便于世人传阅?”

崔幼伯连连点头,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兴奋起来,白皙的俊脸上浮现红晕,“比如启蒙的书籍、先贤们的著作都能大批次的印刷,可以受惠于全天下的读书人。而殿下作为推行者,也定能为天下读书人称颂,更将名垂青史。”

太子不但是读书人,他还是政治家,他甚至想到了更多、更深远的东西。

而且,就算那些深远的目标达不到。还能达到一个目前他最迫切的目标稳定时局,安抚百官。抚慰圣人!

太子相信,只要他印刷术推出来。定会转移官员以及天下士子的注意力,也会给自己添一个‘重文’的美名吴王完了,魏王还在,对于这个素有重文贤名的亲弟弟,太子还是颇为忌惮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