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眼见得逃无可逃,很多人干脆就直接平躺了。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知道自己是修行之人,不能乱造杀戮。
对于这种人,薛蟠也不是没有办法收拾。
是,他自己的确是不想多造杀戮,从而加重自己的业力,消耗过多的功德。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没有办法收拾他们了。
他们难道就没有发现,自从那一战之后,自己几乎都很少对他们下狠手了吗?
他只是如同赶羊一样的将他们从中原腹地赶出去,赶到义军埋伏好的地方。
自己是不想杀他们,以免脏了自己的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会放过他们,借刀杀人谁不会啊?
因此,这俘虏他也不收,只是将路口堵住,然后让义军动手便是。
反正,只要不是死在他手中,或者他麾下的军队手中,这些人的业力就不会算到他头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薛蟠的名声,还是胡人和他们的深仇大恨,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因此,虽然三方人马都汇聚在一起。
甚至在胡人军队溃烂之后,义军也没有想着先对付或者防备薛蟠他们,而是一个个的杀红了眼的继续对胡人赶尽杀绝。
朝廷虽然让他们怨恨,但是胡人更是让他们恨不得食肉寝皮。
因为他们才是造成他们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罪魁祸首。
胡人虽然已经是丧家之犬了,但是眼看着真的没有活命的机会,他们也是会狗急跳墙的。
尤其是面对不是薛蟠,而是义军。
即便是死了,也要拉人垫背。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薛蟠本来只是不想多造杀戮,减小业力。
刚开始的时候,麾下的将士还有些不爽。
毕竟,这些可都是战功啊。
也就是碍于薛蟠的威望,他们不好说什么。
但是看下去,他们渐渐明悟了,更加佩服薛蟠了。
因为不费一兵一卒,胡人解决了,边关义军也解决了。最后战果不但没有少,反而更加辉煌了。
和胡人血战到最后,义军也没有剩下多少了。
对此,薛蟠虽然同情他们,但是却也知道,这对他们而言,未必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如果他们还活着,自己能容忍他们,朝廷却未必会容忍他们。
而且,他们自己也未必愿意投降朝廷。
与其死在自己人手中,让亲者痛,仇者快,还不如像现在一样,轰轰烈烈的和胡人厮杀一场,亲手报仇。
薛蟠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收尸。
至于胡人嘛,当然是要拿回去京城献捷,然后筑京观,威震四方的。
如此,北方,边关的问题,一战而下,前后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更多的还是在追着胡人跑。
解决完了这些问题之后,薛蟠就立马卸下了担子。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