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她把控,可以说实验室的灯开到几点,她就开到几点。”
崔院士被噎住了,转而问:“那培养基……”
这下不用杨厂长护短,时樱手底下的研究员都不干了。
“培养基是我们时组长调试了三百多次,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时组长每天都走的比我们晚,关灯的永远是她。”
“副厂长的脸上一点肉都没有,我们看了都心疼……”
“……”
七嘴八舌中,崔院士放软了语气:“我不是怀疑她,我是没想过有这么优秀的女同志。”
时樱本来就占了空间的便宜,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技术,而眼前的几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院士,她打心底是敬佩的:
“研究员拿数据说话,我们一起去看看项目成果吧。”
这话一出,崔院士对她的好感拔高了几分。
来到实验室,时樱径直走向操作台:“我们提取的菌株,我们给它命名……”
“等等!”
崔院士打断她:“你应该先介绍培养基,让我们从头开始了解。”
时樱顿了顿:“是我的疏忽。”
紧接着,先向他们展示培养基配方:“这是我们新研发的配方,距离国际上提供的玉米浆还是有一些差距,它只能算半成品。”
“不过,这个差距很快会被我们团队抹平。”
旁边的几人却被噎得不轻,半成品?
和国际上有差距,这个差距指的是和那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不是平均水平。
这要是半成品,她还有什么不满足?
可能搞科研的都有些怪癖的,时樱也有,她进行汇报时会将自己得意的作品放在前面。
讲完培养基后,她郁闷了半天,才开始进行手操。
“我先给培养基染菌,等二十四小时就可以检验它的成效。”。”
崔院士和旁边院士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震惊。
沪市制药厂的ln-3菌株,孢子存活率高达23,孢子高了是坏事。
这么大的差值,这实在是让人震撼。
时樱:“正好,这里有发酵的好的菌株,我来手操一遍,演示一下我们新的提取工艺。”
众人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