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使!真好使!”张富安兴奋地叫起来,“萧哥,这玩意儿太绝了!比弓箭容易多了,力气小的妇人孩子也能使!”
林萧点了点头,这正是弩的优势所在,对使用者的要求远低于弓箭,更容易快速形成战斗力。正是如此。富安,你明白怎么做了吗?
“好,我再给你详细讲一遍关键的机括原理,你带人先做一千副出来,记住,质量是第一位的,有任何问题随时来问我。”
林萧和张富安回到木工坊,他耐心地拆解开弩机,一边亲自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点。
“富安,连发的秘密主要在这个转轮机关,看好了。”他的手指灵巧地摆弄着弩机内部一个设计精巧的圆形木盘,木盘上精准地开了三个用于安放弩箭的卡槽。
“弩箭依次放在这三个槽里,扣动机关,内部齿轮带动木盘转动,就能将弩箭一支接一支地送入发射槽,实现连发。”他演示了一遍装填和激发的联动过程。
张富安凑近了,瞪大眼睛,看得是连连点头,嘴巴张成了“喔”形,最后猛地一拍脑门,恍然大悟。
“明白了!萧哥你这脑子…绝了!简直是神工鬼斧!太妙了!真是太妙了!萧哥放心!我保证尽快把这一千副给你造出来!漂漂亮亮的!”
“别光图快,”林萧摆摆手,语气严肃地提醒道,“这东西精密度要求高,做工稍有差池,要么卡壳,要么炸膛,上了战场是要命的,伤了自己人可划不来。第一批这一千副,我要的是能上阵杀敌的利器,不是样子货。你亲自盯着,务必保证质量,每一把都要仔细检查。”
张富安闻言,脸上的兴奋褪去,立刻变得严肃起来,点头如捣蒜:&34;萧哥说得对,我一定亲自把关,保证万无一失!
林萧满意地点点头,离开木工坊,直奔村长家。
李德全正在院子里算账,看到林萧进来,立刻放下算盘:&34;林萧哥来了!快请坐!
李德全挠挠头,应下:“好嘞!我明白了!我马上派人去周边村镇打听,不管是好马劣马,只要是活的,都给它弄回来!”
“嗯,辛苦德全叔了。”林萧点点头,“对了,地里的庄稼怎么样了?”
提到这个,李德全脸上又有了喜色:“林萧哥,您放心!长势好着呢!眼瞅着就要熟了,看那麦穗稻穗,沉甸甸的,今年的收成肯定比上次还要好!咱们的粮仓又能填满不少!”
“那是好事。”林萧起身,“粮食是根本,多储备些,总是没错的。乱世之中,有粮心里才不慌。”
一声沉闷的铁锤敲击声回荡在木工坊内,张富安小心翼翼地检查着手中的弩机,确保每一个零件都严丝合缝。
不眠不休的赶制,他的眼睛布满血丝,饭都是张婉清送到坊里,有时甚至忘了吃。
“最后一批,终于完成了!”张富安长舒一口气,对身旁的几个帮工挥了挥手,“把这些都装箱,送去训练场!”
木工们搬起箱子,脸上尽是疲惫和兴奋。一千把连发弩,是他们拼命赶制出来的心血结晶。
训练场上,林萧正和孙明德讨论骑兵的训练计划。远远看见一队人抬着木箱走来,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萧哥,一千副弩,全部完工!”张富安小跑过来,脸上写满了汗水和自豪,“依您的要求,我亲自检查了每一把,保证没有问题!”
一千把崭新的弩箭摆在校场上,乌黑的弓臂和木质机括在阳光下闪着精巧的光泽。
“做得不错!”林萧随手拿起一把,上手掂量,满意地点点头,这一千把弩全是按照他的设计标准打造,细节毫不含糊。
孙明德好奇地凑过来:“萧哥,这就是您说的弩?”
“对,集合队伍,我来演示一下。”
半个时辰后,青山村训练场上的士兵们整齐列队。大家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案几上摆放的奇怪武器,窃窃私语。
林萧拿起一把弩,走到场地中央:“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武器——连发弩。”
“这玩意儿真能用?看着比弓还小。”一个护卫小声嘀咕。
“别看它小,威力可不小。”林萧淡定地从箱中取出三支短箭,装入弩槽,“观察好了!”
他随手抬起弩,轻轻扣动扳机。“嗖!”一支箭矢直射百步外的靶子,正中红心。
队伍中发出阵阵惊呼。
林萧没有停顿,再次扣动机括。“嗖!嗖!”又是两箭破空而出,一前一后钉在靶子上,三箭几乎排成一条直线,仿佛是被人故意插上去的一般。
现场一片哗然。
“三…三箭连发?还能这么准?”
“我的天,这也太厉害了吧!”
“比弓箭强多了!”
林萧抬手示意安静,声音不徐不疾:“连发弩的优点有三。一是省力,不需要强壮的臂力;二是容易上手,三天就能熟练使用;三是三箭连发,火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