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之间,一道道隆重庄严的钟声,伴随着一缕缕禅音,回荡在群山之间。
曾几何时,天音寺与青云门一样,也曾独立于俗世之外。
天音寺普泓大师成为方丈后,与其他三大神僧深悟佛理,发大愿心,说道:
“佛乃众生之佛,非吾一人之佛耶!”
于是四大神僧开山门,接纳百姓。
因山路崎岖,百姓礼佛,多有虚弱者,故而普智神僧耗十年之功,以大神通开凿山路,修成了这一条佛海坦途。
但也因此原本的佛门清修之地,逐渐喧嚣起来,每日香客不断。
普泓上人便带领一部分僧侣,在山巅立了一座小寺庙,平时在此参禅悟道。
而这座小寺庙又名‘小天音寺’。
当道惟一看到那条如同贯穿云霄的佛海坦途之后,也不禁感叹一声道:
“普智大师,真乃大德高僧耶!”
法相、法善等众僧闻言,不禁嘴角含笑,齐齐诵道:
“阿弥陀佛。”
法相说道:“说起来,这还是普智师叔去世之后,第一次有人前来祭拜,还要多谢师兄了。”
道惟一神色平淡,望着那座佛海坦途,缓缓道:
“虽然你为僧我为道,但今日我来此吊唁,也不过还大僧当日之恩情罢了。”
“况且,我此行也是代表青云门而来,法相师兄不必客气。”
法相轻笑一声,随后带着众人登上了那条天阶,一路见到了无数男女老少,登山礼佛。
众人一路来到了天音寺,随后道惟一在法相的带领下,去了后山,来到了小天音寺。
小天音寺,不愧是小天音寺,进出不过三进院子,与半山间那座辉煌寺院相差甚远。
但此处距离俗世遥远,四周青松修竹,浓密成林。
山风吹过,松动竹摇,有一股说不出的清幽雅意,与山下的喧嚣相比,又别有一番滋味。
二人穿过前堂,来到后院三间禅房之前。
法相神色恭敬道:“师父,青云门的道惟一师兄来了。”
禅房打开,一道苍老身影,身披袈裟,缓步走出。
那身影神采奕奕,慈眉善目,庄严而有一种非凡气度,那道身影正是天音寺方丈,普泓上人。
普泓上人神色慈悲,上下打量了一下道惟一,继而开口道:
“阿弥陀佛,原来是青云门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