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去派出所开个证明。”叶昭声音低沉,“街道办刘主任的爱人刚调任家属院管委会,他们那批老苏联楼要修缮。”
沈秀兰眉头一动。她记得前世这批红砖楼后来成了黄金地段,但现在墙皮剥落得厉害,家家户户漏水。
“多少户?”
“三十六户。主要是补屋顶和换下水管。”叶昭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这是刘主任偷偷给的预算单。”
纸上钢笔字迹潦草,但数字清晰:材料费四千二,人工费按三十个工算。
沈秀兰立即心算——耿平他们现在每天工钱三块五,要是接这活儿,刨去成本能挣
“二百三十块整。”她脱口而出,眼睛亮起来,“够买半个月的猪肉了。”
叶昭唇角微扬:“明天我陪你去见刘主任。”
晨光熹微时,沈秀兰的麻辣小龙虾摊已经飘香。
她特意多炒了五斤,装进铝饭盒里用毛巾裹好。
叶昭穿着警服等在胡同口,见她拎着饭盒出来,伸手接过去。
“刘主任爱吃辣。”沈秀兰理了理鬓发,“他夫人是四川人。”
家属院管委会设在锅炉房旁边,铁皮屋子闷热难当。
刘主任摇着蒲扇看文件,瞧见叶昭立即起身:“叶警官!这就是弟妹吧?”
饭盒盖一开,红油香气瞬间漫开。刘主任推辞两下便接过筷子,吃得额头冒汗:“好手艺!老刘说你们公司正规,还有退伍军人?”
沈秀兰递上营业执照复印件:“六个退伍兵,都住厂里宿舍。”
她翻开相册,指着一张合影,“这是耿平,立过三等功,这是张建国,参加过南疆战役。”
刘主任推推眼镜细看,忽然拍板:“下周一开工!先修我家那单元做样板间。”
回程时叶昭骑车载她。沈秀兰坐在二八大杠后座,手里攥着刚签的合同。
风把她衬衫吹得鼓起来。
“得买防雨布。”她凑近丈夫耳边说,“气象台说下周有雨。”
叶昭车把晃了一下:“钱够吗?”
“夜市摊今天能挣四十块。”她数着手指,“小龙虾成本十五,调料五块,净赚二十。再加上昨天结清的搬运费”
车轮碾过梧桐树影,斑驳光影里她声音轻快。
叶昭腰背挺得笔直,耳根却微微发红。
接下来三天,兴兰公司兵分两路。白天耿平带人在家属院搭脚手架,晚上沈秀兰出夜市摊。
第四天傍晚,忽然下起瓢泼大雨。
沈秀兰正在炒料,见状立即熄火盖锅:“小凯!帮妈收凳子!”
母子俩狼狈地收拾摊子,塑料布被风刮得猎猎作响。
忽然一道车灯刺破雨幕,顾云霁的吉普车停在摊前。
“顺路。”他摇下车窗递出伞,“叶昭在防汛值班,托我看看。”
车后座堆着建材样品,沈秀兰瞥见防水卷材的标签。
顾云霁顺着她目光解释:“帮朋友带的货,你们接了家属院的工程?”
雨点砸在车顶砰砰响。沈秀兰擦着头发点头:“刚开工。”
“账要记清楚。”顾云霁手指轻敲方向盘,“尤其叶昭这样的身份,挂靠家属的生意最容易被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