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前,就能研究出如此威力的炸药了?
刘靖不信。
妙夙答道:“葛洪仙师的《抱朴子》抄本。”
懂了。
这抄本肯定不正经。
古人么,总喜欢对没见过的东西添油加醋,葛洪书中记载的火药,可能就和爆竹一样听个响,后人在抄书的时候,你夸大一句,我夸大一句,结果到了妙夙手里时,就成了威力堪比核子手雷了。
刘靖说道:“你若想知道火药威力,明早可与本官一起出城,亲眼看一看。”
作为制作者,了解火药威力还是很有必要的,往后也好知道改进方向。
“多谢监镇!”
小道童面露惊喜,赶忙作揖道谢。
这时,狗子拎着两个食盒回来了。
除开汤饼之外,后厨还炒了两个小菜。
西人一人捧着一个海碗,就着小菜吃着汤饼。
眼瞅着小道童将一海碗汤饼吃完,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李松打趣道:“你这小道士,人看着小,饭量却赶上俺了,莫非肚子里藏着丹炉?”
妙夙也不恼,答道:“我自小就饭量大,师傅说了,能吃是福。”
“这话在理。”
刘靖笑着赞同一句,旋即又拿起第二碗汤饼。
论起食量,他说第二,整个牙城没人敢说第一。
后厨知晓他的饭量,所以多做了几碗。
刚吃几口,就见小道童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刘靖挑了挑眉,说道:“再来点?”
“那就再来一点吧。”
妙夙等的就是这句话,又重新拿起一碗汤饼,稀里哗啦的吃了起来。
李松看了看她那平坦的小肚子,满脸不可思议。
自家监镇食量大,他可以理解。
毕竟监镇天生神力,不能吃,如何有那一身神力。
但是这三寸丁这么能吃,他是真想不通,小肚子能装得下那么多汤饼么?
三碗汤饼下肚,刘靖满脸舒畅。
只见妙夙艰难地起身,挪动步伐来到桌边,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瓷瓶,倒了些黄褐色的粉末到杯中,用热水冲开后,一饮而尽。
刘靖好奇道:“这是何物?”
妙夙解释道:“师傅为我调配的药物,否则吃太多,晚上不克化,半夜该肚子疼了。
“效果如何?”
“药效很好哩,不消一刻钟,肚子就不涨了。”
啧!
好家伙,强化版健胃消食片啊。
不得不说,这帮道士确实有点东西。
又闲聊了一阵,等了约莫半个时辰,杜道长终于从隔壁屋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