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之大民国无弹窗 书旗 >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第1页)

赵书礼不想马福祥来,可他还是来了。

他不是大张旗鼓,净水泼街,黄土垫道,鸣锣开道来的,而是不声不息,仅仅带了百名昭武军士兵就到了包头。

在赵书礼没有反应过来前,他已经主动登门拜访了,上级拜访下级,马福祥姿态放的很低。

&ldo;哈哈,马都统一路鞍马劳困,有失远迎真是罪过啊!&rdo;赵书礼一如既往的客气,一如既往的笑脸。

&ldo;是啊,一把老骨头还真是折腾不起了,看来以后这天下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啊。&rdo;

&ldo;大帅可不老!&rdo;

&ldo;怎么不老啊,真老了,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儿子马鸿逵,今年都快三十了,你说我能不老吗,不老也给他催老了。&rdo;

马福祥笑说着,就像是一个普通的老人跟熟人唠家常,气氛融洽的不得了。

赵书礼对马鸿逵抱拳道:&ldo;见过马兄,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看马兄这气势,真是人中龙凤啊。&rdo;

马鸿逵还没说话,马福祥笑道:&ldo;什么人中龙凤啊,跟赵司令一比,那就真是糟糠比之珠玉了。&rdo;

&ldo;大帅客气了。&rdo;

&ldo;哈哈,一点不是虚言啊,赵司令十二岁起于库伦,掌兵数千,与直军激战于北京,破直军两万。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又一心有收服国土之志,堪比汉班超啊。依老夫看,赵司令你才是人中龙凤啊。&rdo;

马福祥一口一个司令,赵书礼感到有些不妥,于是道:&ldo;大帅谬赞了。大帅叫晚辈名字即可,什么司令不司令的,真不敢在大帅面前提啊。&rdo;

马福祥哈哈一笑道:&ldo;好,我就叫你书礼好了。对了鸿逵,怎么来了也不拜见拜见赵司令啊。&rdo;

马鸿逵就要行李,赵书礼赶紧制止:&ldo;大帅这是何必,马兄跟我岂不是同辈,何谈拜见一说。&rdo;

马福祥&lso;哦&rso;了一声,道:&ldo;这倒也是,我这儿子虽不成器,人倒也诚实可信,虽然比不上书礼你,但是也从军数载了,跟你必定投机,你们可要多亲近亲近。&rdo;

赵书礼连声&lso;是&rso;。

马福祥突然又道:&ldo;我倒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不知道书礼可能成全本帅啊。&rdo;

&ldo;大帅请说。&rdo;

&ldo;我想,鸿逵虽然痴长你几岁,但也算平辈。你们不妨平辈论交,就此结为异性兄弟如何?&rdo;

&ldo;这个‐‐&rdo;赵书礼为难了,上次冯绍闵就要跟他结拜,被他以请示叔父推脱了,这次吗,怎么办。

见到赵书礼犹豫,马福祥突然叹息了一声:&ldo;我知道,我等是回人,赵司令恐心有芥蒂啊。&rdo;

这是污蔑,赵书礼绝对没有种族歧视,赶紧表态五族共和,四民平等。

马福祥不说话了,就是看着他。

骑虎难下了,赵书礼不得已点头道:&ldo;其实跟马兄结拜我早有此意,只是不敢高攀,怕人言可畏啊。&rdo;

就这样赵书礼跟后来纵横西北的马家军首领,马鸿逵结拜成了异性兄弟。

接着,马福祥说都是一家人了,告诉赵书礼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可以去找他。

赵书礼觉得刚被摆了一道,这时候抓住话头,开始了反击,他不是善茬。

&ldo;困难啊,确实多啊。绥西这地方,贫瘠已久,民族复杂。小侄心中有心治理,可惜财力匮乏,包头虽是一个货物聚集之地,只可惜财税尚要上交省府。怕是小侄有心无力啊。&rdo;

马福祥是个明白人,赵书礼的意思是他要治理绥西,还要截留包头的财税,加上他本地军事主官的身份,意思明显的告诉马福祥他要军事民事一把抓。换句时髦点的话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你呀少掺和了。

赵书礼的板斧扔出去了,就看马福祥接不接了。

十九节经营地盘

更新时间2012-5-1717:38:57字数:2578

马福祥就是马福祥,当即表示,都是自家人,大口一张,说以后绥西的财税都留给赵书礼了,还勉励他好好治理地方,不要辜负了政府和他的期望。

马福祥从赵书礼这里走后,不久也搞定了郑金声,郑金声的部队还是绥远特混旅,郑金声还是旅长。而马福祥又向中央请求重新编练一只军队,一个混成旅直属中央,(第五混成旅),以其子马鸿逵为旅长,武器由中央发给,兵源自己招募。马鸿逵回原籍临夏,招募农民子弟,认真训练。

后来赵书礼听说,马福祥把自己跟马鸿逵结拜的事情告诉了郑金声,又答应郑金声继续当旅长后,郑金声不但没有反对他,而且也默认了他重新编练一个旅的行为。马福祥终于在绥远站稳了,在外人面前,他彻底的掌控住了绥远。因为他自己练有一个旅,自己儿子指挥,其他的军队,一个长官是自己的干侄子,另一个表示顺从。

绥远局势迅速稳定下来,百姓商人该干什么还是继续干什么,几个月前的骚乱恐慌一扫而空。赵书礼也乐得清静,没有节外生枝,跟马福祥玩什么花样,老老实实在包头搞起了建设。

1921年,9月1日,还是黄河楼。

赵书礼宴请包头商会所有商人,在会上说明了各种政策,告诉这些商人以后包括包头在内的绥西,都是他说了算,连财税都不用上交归绥了。他向商人表示,废除清亡后地方政府和军阀定下的那些让人头痛的杂税和厘金,各种捐租等等。对于商人们而言,政府的正税一直都不怎么高,多的是那些捐税,这些不但多如牛毛,而且没谱,交多交少有时候就是军阀说了算,跟抢劫没两样。因此赵书礼一宣布废除,他们欢欣鼓舞。第二天就有人上门送礼,表示愿意商会愿意出面,每年额外捐十万大洋给赵书礼做军费。赵书礼表示,自己来绥西,只有三个目的,兴利除弊,保境安民和改善民生,因此大言拒绝。一下子在当地商民眼中,成了一个青天一样的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