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之大民国无弹窗 书旗 > 第111章(第1页)

第111章(第1页)

他不干了,当即表示辞职,辞去考试委员会的职务,并面见元老林森,要求到经济部门中任职,否则就要回绥西去。并表示如果能得到一个商务部长的职务,他将出国去,跟各国列强进行经济方面的交流和谈判。

林森只能是个传声筒,真正的决策人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蒋瑞元,此时他大权在握,俯视众多对手,不管是政治上的汪精卫胡汉民还是军事上的冯玉祥李宗仁等,他都在琢磨着如何对付。此时赵书礼提出的条件他答应了,对他来说,一个要官的地方实力派更让他放心。很快任命他为商务部副部长,并答应他以中国整府的名义,自己组织人手去国外考察。

接到任命后,赵书礼十分满意,他终于可以进行那个早在宣布北伐前就已经定好的大权术了!这一次他要玩一次大的,大到想想他自己都能激动的颤抖的权术。

第二卷终于完了,新书榜也下了,感谢一直投票支持的朋友们,虽然票票不多,单是每天也有差不多20票的样子,很想知道都是谁给咱投了票,评论区有一个帖子,可以去顶一下噻,有积分的奖励哦。另外这些天我本人很少给自己投票,否则票票每天能多大概十票的样子,就是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别人给咱投票。现在下新书榜了,我也就不敢那么清高了,票票一定会给自己投了,希望能在推荐榜上有个不错的名次,单是单靠我一个人是连门都没有的,还得靠大家,希望有票票的朋友支持下了,新手q拜求了

下卷中原大战会更精彩,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六十五节出访美国

更新时间2012-6-620:28:25字数:3164

第三卷开始了,希望朋友们继续支持啊,现在下榜了,你们的支持就尤为重要了,拜谢

※※※※※※※※※※※※※※※※※※※※※※※※※※※※※※※※※※※※

赵书礼得到任命后,又再次回到归绥。

此时以盘踞在索伦的最后一批奉军投降为标志,热河战局已经结束。整个热河已经收入赵书礼帐下,这些都是经过南京同意的,他现在是绥察热蒙四地政治分会的会长,主掌四地一切军政事务。

顺便说说战局,跟防守洮南的守军一样,索伦的所谓奉军依然是日本人装扮的,名义上是张海鹏的手下士兵,目的自然是防止第五集团军占领这里,并对东北产生威胁,甚至从这里出发攻击东北。但是他们依然选择了投降,因为外有几十万大军围困,内有张学良命令他们撤退,于是他们既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赖在这里了,除非日本人愿意开宗明义提前发动侵华战争,于是这些人索性继续扮成奉军,以张海鹏部下的名义和平撤出了索伦。直到战后缴获了日军的机密文件后,赵书礼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军部下令这些士兵撤退的,因为他们也知道了,死撑在这里没有结果。

只是日本的撤军让准备在索伦再跟日本人好好过过招,以纠正上次犹豫经验不足而犯得一些错误的陈驰,大为可惜。尤其是当他知道了这批日本人是一直驻守在东北的关东军,还是其中的精锐部队,并且是被上级下了死命令,一旦失败全部玉碎的保有死志的一批死士后,更是觉得可惜。至于日本人为什么下这么狠的命令呢,原因很简单,日军穿着中国东北军的军装,在中国的领土上,被中国军队消灭了,一旦留下活口,一来面子上实在过不去,二来在外交上日本将陷入被动的局面,尽管他们一直很蛮横,但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在国际上将大大丢他们日本军人的面子,二日本军部是很重面子的。

索伦守军撤走后,赵书礼的军队则按照跟张学良达成的协议,撤出了洮南。同时赵书礼还大方的把投降的近十万东北军都放了回去,当然其中个别不愿意回去的另当别论,总之赵书礼没有强行收编哪怕一个士兵,这在其他思路军阀中算是个异类了。

索伦的占领加上此前承德之敌已经投降,至此热河全境被赵书礼收入囊中。热河原本是塞北人口最繁盛的地区,有人口600万,不过由于赵书礼的大力移民,此时河套所在的绥远地区人口已经达到了1200万人,热河只能屈居第二。但是这次将热河收入囊中后,绥远加上察哈尔200多万人,外蒙100万人,赵书礼治下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2000万。

回来后赵书礼对第五集团军和绥察蒙政务做了一番部署,任命徐新六为绥察蒙热四地秘书长,代自己处理一切政务。又让孔韧的副手姜奎组织人手准备参加今年的中苏商业贸易展览会。孔韧这段时间回家了,因为他父亲病逝了。赵书礼让他节哀顺变,并给了他一大笔路费和治丧费,允许他回家去了(这种事作为上级是不好也不能阻拦的)。

军队中除了安排了宋远等人后,又根据这次战争中的表现,提拔甚至是破格提拔了一大批新进军官。并且开始筹建一个军校,教员就在军队中招募,采取自觉原则。报名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有两个人却引起了赵书礼的注意。

一个是宋远,另一个是郑金声。

赵书礼想,宋远怕是要避嫌,才想着辞掉军职。而郑金声吗,这个人就是真心不愿意在军中任职了。他本来就厌倦了军阀混战,此时中国已经名义上统一了,而赵书礼也兑现了当初承诺给他加入割命军的诺言。于是他决定辞职,去军校中任职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