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穿越之大民国无弹窗 书旗 > 第251章(第1页)

第251章(第1页)

这是他不敢和日本人打的第一个原因,而第二个则是误判。有时候人的认识水平是会偏向自己的心愿的,比如你喜欢红色,就可能预感到你妈妈要给你的苹果一定是红色的。也许正是因为恐惧日本,觉得无法战胜日本,蒋价石的内心才倾向于日本不对中国的领土有野心的判断。

他认为日本人并不是要侵吞东北,在国际准则下,肆意侵吞另一个国家的领土这是不可能被国际社会承认的,甚至要引来西方国家的干预。蒋价石认为,自从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列强国在中国挑起事端,无非是为了利益,至于领土倒是没有什么野心。最多最多,像英法那样也不过是割让一块殖民地,究其原因还不是为了攫取利益方便吗?

可他忘记了,日本人恰恰是唯一一个割让过中国领土的国家,台湾就是例子。更重要的是西方人为什么不侵略中国领土呢,这个问题在春秋时代就有结论。春秋时吴越争霸中,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的勾践,当时吴国是霸主国,中原国家都得尊崇吴王为霸主,表面上表示臣服。

伍子胥劝吴王彻底的吞并越国,而佞臣伯嚭劝说吴王让越国臣服就好,说古之伐国者服之即而。伍子胥陈述吴越之间的关系来反驳,越国跟其他国家不同,力主吴国吞并之,说吴国占了越国可以居其地可以乘其舟,而打败了中原国家,不能乘其车不能居其地,后来吴王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而导致亡国。

西方人跟中国的关系就如同吴国跟中原国家的关系,西方人打败了中国他灭亡不了中国,因为他没有条件占有中国的土地劳役中国的人民。而日本跟中国的关系就如同吴越两国,他灭了中国可以用很小的成本使用中国的土地和资源。

蒋价石太迷信国际社会,而忽视了古人的指挥,导致了这个误判。这个误判又导致了蒋价石没有也不敢采取强硬的措施,这误判可以原谅,因为即便是伟人罗斯福和史达林在遇到侵略前不也不相信敌人真的攻击自己吗。但是这误判造成的结果是不能原谅的,因为张学良也认可这种误判。

张学良同样也对日本恐惧,因为他也了解日本较多,也认为日本是不可战胜的,所以他也误判了。又没有得到蒋价石明确的支持,哪怕别人在自己的地盘闹事,张学良也不敢跟日本人争斗,最后导致了不抵抗的结果。

关于这个&lso;不抵抗&rso;是有争议的,后人争执谁该为其负责。

有宣传说,不抵抗是蒋价石明令的,可是却找不到任何一条明令的电文档案。据此有人推测,这不抵抗是蒋价石敌对势力的宣传,意图抹黑他,当然这有可能。也有人说不抵抗是张学良的责任,张学良该对东北丢失负全责。真相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历史的迷雾是永远也拨不开的。

就算是现在的赵书礼,也没法从哪纷繁的局势中判断出来,到底真正的事实是什么。不过对责任划分他心中早有断论,就算是不抵抗是蒋价石明令的,不抵抗的责任还是应该由张学良来背,原因很简单,东北是他老子留给他的遗产,他当年带兵入关的时候,敢跟蒋价石抢地盘,可到了日本人打他的时候,就因为蒋价石下令不抵抗,他就不敢抵抗了?所以说,不抵抗的责任完全在张学良!

而丢失东北的责任就在蒋价石,就算他没有下过让东北军不抵抗的命令,责任也是他的。原因同样简单,他是最高领袖,亡国失地的责任他不背谁背?君不见西方国家,一闹什么经济危机,就是总理总统大辞职,这经济危机是他们搞的吗,不是,那为什么他要辞职?问责制呗,他们是老大,享有荣誉的时候,也有义务承担责任。而中国的领导人向来勇于享受权力,而怯于承担责任,也没有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觉悟。

‐‐‐‐‐‐‐‐‐‐‐‐‐‐‐‐‐‐‐‐‐‐‐‐

终于九一八了,看在小赵要去拼命的份上,大家赏点推荐票吧,给点动力了

一百五十一节战局进展

更新时间2012-7-2312:01:54字数:4918

接到张学良不准抵抗,把枪锁起来的命令,荣臻很快就给驻守北大营的军队去了电话:&ldo;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rdo;说出挺着死,为国牺牲这句话的时候,连平时少有血性的荣臻自己都觉得一股子悲愤。奶奶!东北军就这样让人欺负,真不是滋味,还不如当初老帅在的时候,虽然那时候也打败仗,可总敢打,到让东北军也打出了一定的名声,不然岂能一进关阎锡山冯玉祥就不战而败呢。

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将士在遇到炮击的时候早都慌作一团,抵抗从一开始就没有组织起来,原因是没人指挥,而这竟然是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张学良的嫡系部队,赖以起家的部队。

&ldo;参谋长,怎么办?&rdo;

一个营长请示参谋长,他是留下的不多的几个懂军事的军官,可是仅仅是个营长。而他对军事的理解也不深,因为他不是普通的营长,而是警卫营营长。

&ldo;司令下令,不能抵抗,库房也不用开了,赶紧组织人跑吧!对了让卫队上去挡一挡,保证兄弟们都能跑出去。&rdo;

&ldo;是!&rdo;营长接受了命令,带着自己的卫队去阻击日军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