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凤,很好听的名字。”张慧芝面带笑容的说道。
“是啊!我一直都这么认为。”杜小凤微笑道。
“呵呵,有没有人说过你很自大呢?”张慧芝取笑道。
“我的朋友只告诉过我,我是一个内向、自闭又软弱的人。”杜小凤诚实的说道。
“明天你还会来吗?小朋友。”张慧芝笑意浓浓的说道,特别加重后面三个字的语气。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会来的,大姐姐。”杜小凤含笑回答道,他同样也特别加重后面三个字的语气。
就这样,杜小凤认识了张慧芝,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交到一个大学生朋友,而且是非常漂亮的女学生。
这一晚,杜小凤在真悟元经内开始接触到实质性的内容──奇门篇。
奇门篇博大精深、包罗万像,有相学、卜卦等等一些超出科学领域所能解释的事物。
杜小凤对于这一方面很感兴趣,以前也很羡慕那些卜卦的先生,对他们未卜先知的本事佩服得五体投地。等到现在他切身接触之时,更是被其中的神秘与深奥深深的吸引。
讲到奇门,就不能不说卜卦。卜卦是玄门一学中来源最古老、渊源最久远的一门学问,而且历史上也有许多精通此道的名人,例如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等等。卜卦一学主要由周易演化而来,后来又演变出预言、占梦等等。真悟元经所传卦学类似于周易的梅花易数和纳甲断易的综合,之间有些联系,又有所区别。
真悟元经的卦学有一个名字──真悟天算。它以五枚铜钱为卜卦媒介,与传统中的六钱卜卦、三钱卜卦不同。
首先要求的是卦者的灵性,也可以称之为精神力或是意境,而传统中的六钱、三钱排盘则著重于对卦本身的计算。
真悟元经认为卜卦只要学习其中的变化和原理,人人都可以卜算,至于准与不准,就在于卦者灵性的深浅。而卜卦的卦具也并非像人们想象中那样讲究,如果一个人的灵性够深,即使是几片树叶拿在手中,也可以算出天地之变化。
杜小凤对灵性为何物不太了解,于是在心中问道:“灵性是什么?是灵气吗?”
真悟元经(也就是金字)写道:“可以这么说,但是并不完全正确。灵气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但是灵性则不然,它可以透过后天的努力来锻炼。譬如说,你的灵性本来不高,在真悟境界练气之后,你现在的灵性比以前提升了数十倍,已经具备了奇门一学入门的基础。”
杜小凤哼了一声,在心中不悦的想道:“难道我以前是一个全无灵性的人?”
真悟元经不假思索的写道:“虽然不是全无,但是也相差不远了。”
杜小凤气恼的嘟嚷道:“你就不能说得婉转一点儿吗?这么说太伤人了吧?”
这一晚,真悟元经一直都在讲解卜卦的卦理、卦式、卦义,以及卜卦时卦者心灵的感知。
说来奇怪,杜小凤本来认为那些杂乱又复杂的字眼,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记住,但是当他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那些东西彷佛刻在他的脑子里一样,只要稍微一回想,一排排金字就在他的脑中清晰浮现出来。
或许那已经不叫传授,而是一种直接的灌输,真悟元经把所有的知识全部烙印在杜小凤的脑海中。
杜小凤急于验证自己一晚所学的成绩,从抽屉中找出五枚硬币,握在掌心中,然后按照真悟元经所传的方法,端坐于床上,两腿盘起,眼睛微微眯著,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排除杂念,头脑清灵,心如明镜,内敛的思绪逐渐向外扩展、探知。
过了几分钟,杜小凤觉得自己处于颠峰状态,开始摇晃手中的硬币,上下左右,分别晃动三下之后,手掌一翻,将硬币掷于床面。
时隔一分钟,杜小凤缓缓的睁开眼睛,将面前硬币由左至右排好顺序,再逐一观察。
第一枚硬币为背面,第二、三枚为正面,第四、五枚又为背面。
杜小凤心中盘算片刻,打了个响指,暗叫一声“好”。
此为真悟天算中的大吉卦——灾散卦,此卦讲解:“灾散福门开,喜气降门来,月下相逢去,须当得横财。”
杜小凤一边看,一边笑道:“无灾无难,喜气光临,又有横财可得!”还好此时他身旁无人,不然见他对著五枚硬币傻笑,一定会以为他病得不轻。
杜小凤吃过饭之后,从家里出来,走在前往北林公园的路上,显得格外神清气爽、神采奕奕。
当杜小凤来到林海公园内湖旁的老地方时,连一向对身旁事物漠不关心、迳自打太极的老者也忍不住对他多看两眼。
见到人家如此,杜小凤笑呵呵的朝著老者点了点头,客气的说道:“老先生好!”
老者的脸上闪过一丝茫然,没有说话,也没有做出反应,而是默默的走到树下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