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
“果然妙啊!文和之策,昱不如也!”
一看地图,在上面找到下辨的地理位置后,曹操、程昱两人眼前不由都是一亮,连声称赞,程昱道:“刘备出兵汉中,分兵两路,其中一路,其亲率黄忠、赵云等大将,如今正与妙才、公明二位将军对峙在阳平关;第二路,则是张飞、马超、吴兰等人,夺了武都,占领了下辨……下辨在敌军手中,几乎等于断去了妙才、公明二位将军的粮草供应,想要守住并不容易。若是能将下辨牢牢的攥在我军手中,则汉中无虞矣!”
“不错!”
曹操点头赞同,可旋即又皱起了眉头,道:“策是上策,可问题是,谁来统兵?”
“可令曹洪为帅。”程昱道。
“不妥!”
曹操摇了摇头,道:“其是孤族弟,但亦不能偏瘫。子廉他虽然资历够老,但其轻佻浮躁,难免有所失误,为将可以,但为帅,却是实难让孤放心。”
“大王所言不假,可是,除了子廉将军,实难再择他人了……除非是从他地借调,比如濡须口,我军大胜,暂时倒是无忧。”程昱想了想,道。
曹操又是摇了摇头,否定道:“时间上,来不及。”
“父王,儿臣举荐一人!”
这时,一时低着头作旁听状的曹丕忽然抬起了头,犹豫了下,说道。
“哦?”
看了眼儿子,曹操笑了,道:“吾儿,你举荐何人?”
“曹休!”
“休儿?”
曹操微一皱眉,道:“休儿他为人性情沉稳不假,也是颇通军事,确实是帅才之选。然,其毕竟资历浅了一些,若是以他为帅,孤恐军中那些骄兵捍将,那些老家伙不服,担心他降之不住啊。”
曹丕道:“父王,可使子廉叔父为帅,文烈为参军。”
“子廉为帅,文烈为参军……”曹操在口中念了几遍,一双眼睛越发的明亮,灼灼的看着曹丕,道:“丕儿,你的意思不应该只是这些吧……嗯,若表面上子廉为帅,暗中却以文烈为首,却不失一妙招!”
“以文烈的沉稳,辅以子廉的资历,破下辨,可期!”
“儿臣正是此意。”
满意地看了儿子两眼,曹操老怀甚慰,笑得很是畅快,谓程昱、贾诩二人,道:“仲德、文和,汝二人以为子桓……”
正这时,门一开,许楮从外面大步走了进来,曹操的半截话顿时咽回了肚子中。许储到了近前,躬身一礼,道:“大王,河东急件!”
说着,双手呈上一封书信。
“河东?”
曹操当时就一皱眉,疑惑地接过书信,打开观看,口中却道:“杜畿在搞什么……莫不是高干的余党又死灰复燃……呃,呃……”
看着看着,曹操一副见了鬼了样子。
直到把信看完,曹操却又闭合了双眼,面色变幻着,最后,竟是流露出了一副缅怀的神色来。
“大王……”
程昱欲言又止。
曹操睁开双眼,将书信在桌案上望前一推,道:“仲德、文和……嗯,还有丕儿,你也看看吧。”
不多时,三人看罢信件,神色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