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数量也不小。可以达到25万门※。我们主要缺少的是重炮……&ot;
※史实:&ot;波波沙41&ot;总产量510万支,43型约100万支;迫击炮1942年产量23.6万门。
(111)
&ot;我的意见,&ot;斯大林从嘴边拿开烟斗。速记员迅速在拍纸簿上唰唰记录。
&ot;一,同意美国方面补偿要求。
&ot;二,轻武器和弹药满足他们。冲锋枪数量可以加倍。但&39;喀秋莎&39;不能满足。理由是我们自己不够用。不要涉及为了保密那类原因。
&ot;三,这批武器尽快组织启运。利用远东方向列车的回程空驶。效率要提高,数量要保证。我们从来不缺轻武器。
&ot;四,这些武器必须如数交到中国同志手里,而不是别人。同时要求美国和延安方面遵守协议,保证按期发动秋季攻势--据说叫做第二次百团大战?我们还会补充弹药。
&ot;五,情报部门,密切注意中日战场态势。采取督促措施,确保八路军秋季作战规模,越大越好。鼓励他们,支援他们。在华北打得狠一点。可以提供一些我们掌握的情报。目标就是把日本人调离满洲。
&ot;六,木材、水泥、煤炭这些,要求不高,数量也不大,由远东就地解决。&ot;
说到这里,斯大林起身踱步。补充道:
&ot;七,通知远东各军区,尽快准备分批抽调40个师,到顿河流域前线。&ot;
然后向里间办公室走去。
(112)
望着他的背影,总参作战部方向处处长、年轻的什捷缅科少将轻轻说:
&ot;斯大林同志就是想得深远。这样一来,远东方向压力减轻,我们有足够兵力顶住南线德国人的攻势了。&ot;
&ot;是啊。本来我们希望英美开辟第二战场,拖住德军40个师。看来他们做不到。&ot;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说。&ot;这样,我们通过转运一批轻武器,一举两得。既抽调出几十万部队,又维护了盟国关系和租借法案。&ot;
&ot;领袖就是领袖。&ot;贝利亚总结道。
&ot;问题是日本。&ot;莫洛托夫提出新问题。&ot;他们发现这次--苏联武器到了八路军手中,会怎么样?苏日之间去年四月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我们最后一批援华武器去年年底就停运了。&ot;
&ot;条约?&ot;伏罗西洛夫应声道,&ot;德国和苏联还不是在1939年8月就签定了条约?现在如何?日本如果打算守约,为什么保留上百万关东军?不管南方多么紧急,这支队伍始终压在满洲边境!他们只是窥测时机而已。&ot;
&ot;日本军阀是不可信赖的。对他们,只能用武器说话。&ot;朱可夫赞同。哈拉欣河之战他还记忆犹新。
&ot;建议:是否……是否收集一批缴获的德军枪支弹药,送给中国人?这样可以减少占用我们自己的资源,也可以蒙蔽一下日本人。&ot;有人提议。
&ot;我看算了吧,太麻烦。我们的前线部队没有那么多人力去干这项收集工作。&ot;朱可夫思考着回答道。&ot;再说,弹药怎么办?也靠收集?那些德国轻武器,还是留给我们的敌后游击队好了。等以后有了成批的缴获再考虑中国人。斯大林同志说过,我们不缺轻武器。至于日本人发现么--他们迟早会发现的,但发现时已经晚了--他们被牵制住了。&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