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谁的旗帜,历经一夜炮火,
依然迎风招展,屹立堡垒之上?
火箭闪闪发光,炸弹轰然作响,
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
啊啊,星条旗!是否仍在飘扬,
在那自由国土,在那勇士家乡?
日本人听到了。一会儿那边,b岛上,大声唱起了《君之代》:
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
直到卵石变岩石!直到岩石长青苔!
于是,我们就用更大的声音又回击他们一遍!
&ot;老头子&ot;微笑着不做声。
日本人的歌声有气无力。曲调不好听,简直象是哀乐,一点也不振作。看来还是我们赢了。
随军记者吉姆&iddot;卢卡斯最后写道:
&ot;虽然后来我们不得不从千岛群岛撤离,但从这些战士们那儿我感到,确实我们赢了。&ot;
290)
张家口。华北战场。
完成绥远战役后,史迪威和华北抗日联军总部一边修整充实部队,落实训练指标,一边酝酿着秋天的攻势--&ot;第三次百团大战&ot;。
战役目标是宏大的--扫荡华北日军的几十个中小据点,夺取出海口。
但物资装备的补充不尽人意。
苏联由于对美制卡车的迫切需求,几乎把近几个月来的中国车辆份额都予以截留,造成纳兰基地物资外运不畅。运输机则要保证&ot;穿梭轰炸&ot;的油料供应,也不能配合史迪威的运补计划。
而&ot;交换&ot;过来的苏联装备,全是苏德战场上淘汰下来的。数量也不够多。
例如那几十辆t60轻型坦克,或者su76轻型自行火炮。它们已不能适应欧洲战场。尽管在缺乏装甲战的中国战场还不算过时,油料标准也不高;但它们的操纵和乘坐性能无法和美国产品相比,改造和维修也需要时日。仅加装无线电一项,每台就要耗费几个工时。
t-60坦克
bt-7坦克
史迪威压抑着,不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出抱怨,因为他对马歇尔有过保证。
但是对泰勒,他无须避讳;就象6年前那样牢骚感叹:
&ot;我们这些依托着世界最强大供应的美国将军,却不得不指挥一支使用落后苏式装备的中国军队……真是荒唐。&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