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另一种历史 博尔赫斯 > 第115章(第2页)

第115章(第2页)

如果能够提前打败日本,华北联军可以参加对欧洲法西斯主义的作战。

周还透露,这一精神是&ot;毛泽东主席亲自向史迪威将军提出过&ot;的。

这些表态引人注目。

(309)

老牌政治家丘吉尔迅速捕捉到中国有意参战欧洲的信息。

在尼罗河游船上,同蒙巴顿上将的交谈中,首相准确判断了这种前景:

&ot;你注意到了吗,迪基?中国人这个意向,很可以因势利导。那些廉价的兵员和鲜血是别国所不具备的。这种可能性将大有助于我的地中海战略。&ot;

蒙巴顿赞同首相的乐观情绪,认为:

&ot;说到廉价兵员,即使训练印度士兵,成本也高于中国士兵。特别是印度人无从获得多年的实战经验。此外过分武装印度还可能助长独立倾向。&ot;

首相进一步分析:

&ot;而中国军如果参加巴尔干战役,完成后它又不会常驻欧洲,是吧迪基?这十分重要-胜利后士兵会要求回家,在那里他们不会产生归属感。中国政府也无力维持海外驻军的庞大开支。&ot;

蒙巴顿深深点头:&ot;那么温斯顿,是否可以在&39;拉链作战&39;--收复马来亚的行动中,邀请部分华军参加?&ot;

&ot;哦,你认为必要么?你战区里还有多少日本兵?&ot;

&ot;加上苏门答腊,大约50万。其中一批是不太稳定的傀儡军。鉴于我们没有在东南亚投入大量兵力的可能,我手中的部队,主要该担负技术性较强的迂回登陆作战。那么陆地需要一轮攻势吸引日军向泰国方向支援--可能的话温斯顿,最好中国人来作这件事。您认为呢?&ot;

&ot;想法不错,迪基。总之,你同蒋大帅的关系,比韦维尔相处得好多了,他们喜欢你。这事要一步一步来。&ot;

就此,丘吉尔首相一改往日立场,主动向中方示好。

会议第三天他来到大元帅住地,与蒋氏夫妇融洽会谈三小时。他没有闲扯&ot;金字塔、狮身人面像&ot;那些无用话题,而是率直中肯地谈成了一笔交易。

返回后,他富有预见地指示蒙巴顿:

物色并武装一支中国军队-例如桂系、滇系这类&ot;非嫡系&ot;部队。为参战巴尔干埋下伏笔。

次日,彬彬有礼、贵族举止的蒙巴顿勋爵与委员长继续晤谈。

蒋已心中有数。当即同意--以缅甸换防名义,调出云南地方军龙云部6个师,10万余人,归中缅印战区蒙巴顿司令官指挥并补给,以参加印度支那收复作战。

委员长满意地评价:这对双方来讲,都是一箭双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