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斯塔科夫定睛望去,台阶上走下一群人。为首是一位穿着列宁装、戴眼镜的气质不凡的矮个子中国人。
他用流利的俄语问道:&ot;怎么,大尉同志?你没有接到科涅夫同志或者列柳申科同志的命令么?&ot;
&ot;请问,您是谁?&ot;舍斯塔科夫反问。
眼镜后的目光注视一阵,那位领袖模样的人侧头道:
&ot;昌浩同志,告诉他。&ot;
后面走上一位高个子中国人,同样流利的俄语:&ot;大尉,这是共产国际中央局书记、中共(马列)中央筹备局书记、社会主义齐齐哈尔苏维埃公社首任社长,陈绍禹-王明同志。你可以把枪放下了。&ot;
大尉细细地听了一阵,露出笑容,抬手敬了军礼:
&ot;对不起,陈绍禹同志!我想起来了,命令里确实有您!不过原本不是派我的部队来跟您接洽的。我们误会了。&ot;
陈绍禹挥手表示不介意。锣鼓又响起来。
(570)
滨州铁路线,安达段。
随着伊尔-2强击机俯冲的啸叫,炸弹在小火车站四周笼罩起烟尘。
列车被炸成几段。车上的人们--大部分是撤下来的中国士兵,除了血肉横飞或者不能动弹的,都纷纷四散隐蔽。训练有素的,很快找到位置;缺少经验的,在站台上四散奔逃。爆炸声中夹杂着各种呼喊声和命令声。
柯立亚&iddot;永寿就是这一刻与哥哥再次走失的。陪伴他们的保卫干事被炸弹削掉半个身子,血水贱到他的脸上。
但是奇迹般的,他却没有受伤,只是受到惊吓。看到哥哥不见了,他才慌张地翻找地上的伤亡者,识别他们的面孔。
一连几个都没找到,他着急地喊起来:
&ot;谢尔盖&iddot;永福!&ot;--哥哥嘱咐过,见到爸爸之前,只能喊他的俄语名字。
烟雾中,两个穿军装的陌生人打着手势向他跑来。
1940年的兄弟俩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
街边店铺都歇业了。就连著名的&ot;秋林&ot;商场也关着门。吉普车一路大下坡,开得飞快。直到遇见前方鹅卵石路上的日式有轨电车-&ot;摩电&ot;,才不得不停下来。
政治局委员康生铁板着脸等了一会,不耐烦地对后座吩咐道:
&ot;欧阳毅!带你的人,赶紧行动!&ot;
&ot;是!&ot;中央保卫局副局长兼谍报处长欧阳毅跳下车。
&ot;等等。听我说:三天之内不把兄弟俩找到,唯你是问!&ot;康生焦虑而又严厉地下了命令。10年前,就是他亲自把那兄弟俩,从法国马赛送到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