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政府将提供一片土地--美丽的海南岛,供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安居乐业。享有99年的自主开发权。
这个33920平方公里的亚热带富饶岛屿,将有70%的土地出让,其余部分用于安置岛上的100余万原住民,连带提供开发过程中的劳动力。
世界各地的犹太民族团体对此作出热烈反响:
在上百万犹太难民无家可归、无人收留、只能再次选择战争和流血,来换取中东巴勒斯坦那一小片立足安身之地的今天,又是中国,向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伸出友谊之手。
犹太人不会忘记,在世界性排犹的30年代,也是中国的上海,成为他们一处小小的避风港。
十年之后,一场大战结束了,在迫害犹太人作为纳粹的一项主要罪行已经被各国加以清算的时候,能够这样作--给犹太人提供家园的,仍然只有中国。
上海犹太人救济站
(663)
实际上,早在30年代,中国就对纷纷逃离欧洲的犹太民族敞开过大门。上海的接纳曾使他们蜂拥而至。中国政府也制订过一个大规模容留犹太人的计划。※
1939年3月2日,民国立法院长孙科就提议:在中国西南边区划定&ot;犹太人特区&ot;,容纳无家可归的犹太人。
立法院长孙科
孙科阐述3点理由:第一,奉行中山先生援助弱小民族的遗训;第二,争取美英等国对抗战之同情援助;第三,利用犹太民族人力财力,加强抗战力量。具体实施办法,他设想在中国西南边区(云南、广西),接近国际通道之地,划定区域,由政府筹划该区建设和管理,同时设置犹太失业技术人员登记机构,招收其中专门人才,进入各部门工作。
孙科的提议引起广泛讨论。
与此同时,德籍犹太实业家白尔格拉斯也在千方百计为欧洲犹太人谋生路。他制订一个庞大的移民计划,打算向各国移民50万人。※
考察了中国环境,白尔格拉斯感到这是相对理想的居住地,于是在《移植中欧犹太人来华之计划》中写道:
&ot;拟将欧洲10万犹太人移往中国内地,中国政府予以保护(移民之权利与义务与中国公民同等),选择气候与经济上适宜之地,供给居住机会,并保障其居留及工作之权利。&ot;
白尔格拉斯还提出,每名犹太人入境时将向中国政府交纳200英镑(当时约合1000美元)。并致函国民党秘书长朱家骅,商谈来华具体问题。
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也表示:
&ot;本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多无人烟之地,良田弃之可惜。犹太人云集上海,知识丰富,财力雄厚,如往云南垦荒,一举而多得……&ot;
蒋介石是赞同的。他当即批复:
&ot;原则同意,交行政院筹议。&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