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坚守榆林要塞的,是被蒋介石匆忙调来堵漏的&ot;消防队&ot;--国军整编第74师,号称中国&ot;五大主力&ot;之首。而中国的&ot;整编师&ot;相当于苏联一个军的兵力。
那位领衔师长张灵甫中将,在抗日战争中打断了腿,也打出了威名。这个整编师全部标准美械装备,经验丰富、士气高昂;竟敢喊出&ot;有74师就有中国&ot;的狂妄口号!可说是一支劲旅。
情报特别指明,该师大量装备了沈阳制造的&ot;铁拳改&ot;火箭筒,而不是威力有限的&ot;巴祖卡&ot;。可见他们与华北那些假共产分子勾结之深。
左翼,晋西北,还有一个正在开进的、令人不放心的威胁--中国第52装甲军。这是中国仅有的两支重装战车军之一(另一支是杜聿明兵团第5军),去年参战过欧洲。它的军长号称&ot;铁甲关麟征&ot;。雷巴尔科担任驻华武官时,正是关某的名字在报纸上频频出现的时期,可谓耳熟能详。
关麟征是被日本军方重视的唯一中国将领。板垣征四郎所谓&ot;日军对付支那军大多以一当十,只有对关部,应该以一当一来看待&ot;说的就是这个人。
这俩人都是魁梧的&ot;关西大汉&ot;--陕西当地人,看来熟悉情况。而且,既是保卫家乡,他们定会拼力一搏。
(722)
雷巴尔科知道,蒋介石也看出,这个方向被突破,等于在中国脊梁骨上插了一刀。苏军可以就此依托陕北油田,向东、西、南三个方向自由选择地拓展。西安可能被占领。
那样兰州方面,华军辛苦营造的、重兵集结的有利态势,就可能一夕崩溃,那可就真的败局落定了。
所以,蒋在陕北、晋西北动用了所剩不多的战略预备队。
最后一个隐患,就是察哈尔方面的华北联军--刘伯承兵团。
那个被吹嘘为&ot;战神&ot;的独眼将军,雷巴大将也早有耳闻。他的战略建议曾被毛泽东修改成《论持久战》,在1939年发表,自己在重庆时也有阅读。
现在刘伯承趁着苏军调整部署、放弃进攻北平的时机,悄悄重占了张家口,并窥视集宁这个交通要道,对后贝加尔方面军的东路补给构成潜在威胁。
幸好我们还可以依赖包头方向的西路通道。目前以山地部队为主的刘兵团,装甲和机动力量都还薄弱,不必过多顾忌。
呵呵!熟悉中国历史文化的雷巴尔科,还记得在重庆读过那个&ot;民间兵书&ot;--《三国演义》的俄文节译本……
大将现在想:历史的巧合呀!居然是刘关张。
你们想干什么?莫非,想来个&ot;三英战吕布&ot;么?
那么来吧。近卫集团军可不是小小的方天画戟,车轮和履带也远超赤兔马!
两次苏联英雄金星奖章获得者,现在准备接受第三次光荣。
1946年9月,主力全部由近卫集团军构成的雷巴尔科集群,面对华军几大精锐,以&ot;斩索行动&ot;为作战代号,在蒙古高原掀起了一场鄂尔多斯风暴。
雷巴尔科大将视察坦克部队。
(723)
哈巴罗夫斯克,远东方面军指挥部。
被贬职两级到远东的库兹涅佐夫上将没想到,第一次拜访科涅夫元帅,俩人就爆发争吵。
海军的苦衷在于,忽然失去了制海权,痛感自己的被动。这个辽阔的大陆国家一向拥有在陆地上驰骋千万里的优势,200年来不依靠海军,而扩张了世界上最大、无可比拟的领土。
这个过程中,海军可有可无。
伊凡雷帝和彼得大帝虽然都强调过、并证实过海军的重要性,但大陆国家的传统惯性,却使它一直没有把海军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眼下,连续6年的战争使海军更是分配不到所需的资源。
库兹涅佐夫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赶来,心情焦虑,但是态度坚定。
科涅夫元帅正恼怒地看到,自己的战略态势从一个月前凌厉的进攻,忽然变成四面漏风的防守。他简直不明白怎么会有这样不可思议的逆转。
新近发生的一系列事变使他应接不暇。各种原因里不容置疑的一点是:海参崴遭袭、北海道、萨哈林陷落,就是因为海军拖了后腿!
作为一个一生献身陆军、长期考虑陆地攻防的著名将领,他不明白、更不想分心去考虑海上那些乱七八糟。
在他看来,不管是谁的责任,该追究就得追究,该撤职就得撤职,甚至,该枪毙就得枪毙!
科涅夫元帅
(724)
北海道在激战。担负守备的106师不停发来求援电报。
问题是,即使有兵力增援,又怎么运上去呢?海军还有什么力量护航?……据说还有日本人参战。哼,不管是游击队还是正规军,都在意料之中--本来那群黄皮猴子就对我们充满敌意。
元帅命令通讯兵把苏联政府的严正抗议向日本政府、向盟军东京司令部、向北海道驻军当局连续转发10遍,以此作为对106师的最大声援。
至于萨哈林,那个108师的师长简直该枪毙!抵抗不到两天就龟缩到山里,失去了联系。更可恶的,岛北端的奥哈炼油厂竟被敌军只有一个营的伞兵突击就得手了,而守备部队居然连一个油井都没来得及破坏!
自从西伯利亚大铁路枢纽站遭到空袭摧毁,远东方面军的石油供应就极大地依赖这个萨哈林油田。阿穆尔河里排上了一长溜大大小小的运油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