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小李小张小刘噢!几时你们练成这个程度,我可就不怕啰。虚心点,好好学撒。&ot;
&ot;是!&ot;身后几个穿着飞行夹克的青年大声回答。
&ot;老林呐,来看看这都是谁,&ot;刘震笑着拍了拍日本人的肩膀。&ot;你的最早一批学员--李汉,小伙子在欧洲已是中队长,共打下19架敌机,小刘刘玉堤,成绩还超过他一架!这个小张,更是要得,把阔日杜布也给请来喝茶啰。回头,他们几个也想飞一哈儿。&ot;
三个飞行员分别向自己的航校启蒙老师--林弥一郎敬礼。
李汉、张积慧、刘玉堤(下)
&ot;后生可畏。&ot;林弥一郎赞赏地和虎虎生风的棒小伙们握手。又问:
&ot;刘将军,鹤野正敬他们那种截击机&39;腾雾&39;,它的生产线可全都是新开的啊,生产进度怎么样?&ot;
&ot;产量还是上不去撒。喷气式么,可能设计上超前了点儿吧,耗费工时多。这不是,&39;疾风改&39;这回出世了。技术成熟,生产也容易啰。聂司令说起,马上就要用到以前&39;满飞&39;那几条生产线了嘛,怎么样,调试得顺不顺?&ot;刘震道。
&ot;顺是顺得很。我旧军里一批朋友,还有小山桑帮忙,基本随时可以运转。这&39;疾风&39;曾是日本最好的战斗机,特别是用料节省而廉价。今天试飞顺利了,两星期就可批量出厂。若把中岛那里的两条线也搬到沈阳运转,一架最多3000工时。规格没问题,要比从美国购买还快的!&ot;
&ot;那就好么。我来前聂司令传达,毛主席从庐山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空军干部讲话。中央基本精神是:空军要尽快发展,大发展!&ot;
&ot;噢!毛主席这么说?哟西哟西,大大的好!&ot;
&ot;毛主席还说,美国人阿诺德将军都评论说:中国空军现在开窍喽!我们以后,要更多依靠空军打击敌人!&ot;
&ot;哦!这!我,我们真是好运气,赶上了伟大时代……大发展哦!我以为我的航空生涯快要结束了呢……&ot;
林弥一郎激动得眼圈都红了。
林弥一郎(右4)
刘震从他眼里看出了诚意,心里也热乎一下。这家伙,做事兢兢业业,有始有终,是个靠得住的人。
一边想着,又把眼睛投向快速靠拢来的飞机编队上。
(816)
&ot;尼西,萨奇,艾里,这里是b,我们还是老样子通场,做最后一遍。&ot;
配合熟练的四人统一用英语沟通。
领队的银色战斗机有着日本飞机独有的修长体态,但那引擎的轰鸣却与以往在这个机场上飞行过的任何一种飞机不同,优美的流线型机身顶着风冷发动机,一对中岛式的下单翼破开空气,在空中拉出同样优美的云线。
4架战斗机排成战斗队型,对准宽阔的跑道,减速、开襟翼、放起落架、接地一气呵成,极为流畅。
(1942年5月17日,在新几内亚摩尔斯比港盟军基地上空,表演&ot;死亡之舞&ot;)
随着一声声引擎关机的声响,四个座舱纷纷打开。
&ot;天啊,这是世上最豪华的试飞!&ot;
《朝日新闻》记者酒井是少数几个被允许采访试飞的记者之一。此刻他惊叹地站在跑道边上,亲眼注视着四个年轻汉子爬出驾驶舱。※
……纤瘦的东洋男子;戴着一只黑眼罩的另一个东洋人;粗壮、脸上挂着玩世不恭神态、嚼着口香糖的美国大块头;和另一个……他不禁揉了揉眼睛。战争过去才没多久,在日本和德国报纸上,这人的照片他见过几十次。
&ot;他们……他们怎么会?我是说,他们怎么会在一起?&ot;酒井私下拉住老熟人林弥一郎,&ot;我我,太惊讶了。&ot;
林弥一郎四下望望,压低声音,咬住酒井的耳朵,脸上遏制不住的得意:&ot;这就是我跟你说的--红军表演队,假想敌小组啊!世界级的,决不吹牛。&ot;
&ot;唔--哇!咔咔咔!&ot;受刺激的酒井,连续打出三个大喷嚏。
&ot;酒井君,绝对保密啊……&ot;林弥一郎替他掏出手绢。
酒井忘情地举起照相机,对准他的那些偶像。
&ot;嘘,这个不许报道,明白?&ot;一个日语使用熟练者在旁提醒。酒井点点头,他知道新闻记者也有该装不知道的时候。
但他看到警告他的那人走远,还是咽下口水,擦了一把鼻涕,趁机偷偷按了几下快门。
※熟悉二战航空史的读者会知道,这四人应该是阪井、西泽、波音顿、哈特曼。
(817)
&ot;情况怎样?&ot;几个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已围住那几架飞机。一个美国人询问着探头查看引擎状况的日本技师。
&ot;没问题,&39;誉-黄蜂&39;发动机是过关的。或者按中国人的名字,称为&39;白驹-3型&39;好了。哈,徐舜寿先生,你虽年轻,是个好样的。&ot;
小山悌主任设计师的英文足够表达他的意思。当然,眼前这个解决了冷却系统关键问题的中国技术科长,令他相当满意。也许,那个古国很快就会进一步拥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团队……小山悌苦笑着,开始对几个年轻的中国人--小顾和小陆(顾诵芬、陆孝彭),讲解飞机整体设计和性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