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尔街55号,四十年代花旗银行总部。
这家著名银行,被指定为接受以战后日本应赔款作为抵押,向中国政府发放专项贷款的专门银行。
会计主任奥斯汀&iddot;贝伊手里拿着任务单,从眼镜片后面惊讶地望着贷款部总经理。
&ot;什么?25亿美元……要在18个月内全部放完?&ot;
&ot;嗯哼。有什么问题吗?&ot;
看报纸的总经理答以职业性询问。
&ot;这,这就是,每个月……将近一亿四千万美元啊!放给中国人?&ot;
&ot;嗯哼。有什么问题吗?&ot;仍是同一个问话。
&ot;问题,倒是没有,可我担心……或许,这担心是多余的?&ot;
&ot;嗯哼。是多余的。去办吧。&ot;总经理吩咐。
&ot;耶斯。瑟尔。&ot;贝伊主任点头、转身去了。
835)
乌兰巴托。苏军东方前线指挥部。
华西列夫斯基到机场迎接朱可夫元帅。一路上俩人默默无语。
&ot;什么时候办理交接,格奥尔基&iddot;康斯坦丁诺维奇?&ot;回到司令部,华西列夫斯基直截了当。
&ot;没有交接问题,亚历山大&iddot;米哈依洛维奇。&ot;朱可夫笑一下,&ot;我还是那个老身份:最高统帅部代表,别担心。你想撂挑子吗?斯大林同志没那么傻。撤换你,不就等于给敌人和自己部队一个信号--承认我们失败了吗?&ot;
&ot;可,可我实在是精疲力竭,像个倒霉蛋一样,头上顶着晦气……&ot;
&ot;谁也一样。远东问题不是我们将士无能,实在是交通阻力太大。满负荷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只能运来那么点兵力,何况敌人天天破坏骚扰。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呀。&ot;
华西列夫斯基情绪好转一点。
&ot;不瞒你说,格奥尔基&iddot;康斯坦丁诺维奇,整个远东战争期间,我从来就没有感到兵力够用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兵力优势!对手是我们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以人力资源著称的国家!我们的质量优势被淹没在他们数量优势当中。这和打德国人的时候恰好相反!&ot;
&ot;现在看,还是第一轮没有取得迅速胜利。结果导致他们喘息过来,甚至反攻。因此我需要检讨,当初的部署……&ot;
&ot;不,格奥尔基&iddot;康斯坦丁诺维奇。不是这样,&ot;华西列夫斯基决定推心置腹地同这位老战友谈一谈。
&ot;经过一段痛苦的反思我明白了。对于这类对手--中国这种,是无法确立军事征服的目标的。哪怕你就是长驱直入,从新疆打到武汉,打到上海;再从哈尔滨打到广州……但只要对手不肯投降,你仍然毫无办法。&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