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峦起伏的丛林中,杨得志少将放下望远镜,指着远方炊烟缕缕的小城,对身边的另外两位少将--陈士榘、黄永胜叹道:
&ot;看清楚,老伙计们,这就是著名的尼布楚了!&ot;
出发前,接到林总派飞机专程送来的一包文件。封皮上有林彪留字:
&ot;毛主席亲自赠送。杨、陈、黄必读&ot;。
打开之后,竟是几本纸页陈旧的线装书。靛蓝色的书皮上写着:《中俄尼布楚界约》。
几个人花了几天时间,还找来部队的文化教员,才弄清楚这份签订于1689年的两国条约;也才领悟了林总强调他们&ot;必读&ot;的含义。
这里,就是257年前,中国与俄罗斯划界、签约之地。
这条边界稳定了将近180年。而在最近这不到80年间,才一退再退,退到黑龙江边,又退到乌苏里江边……
杨陈黄西路三纵队,这次受领了特殊任务--前出到博尔朔夫山脉和外兴安岭余脉,预设阻击敌人援兵的阵地。为此他们被赋予了临时编号:杨陈黄兵团。
以步兵为主的这个兵团,出没深山老林并无困难,所需无多的给养、器材,用被缴获的苏军车队及时送到每日前进位置。只是偶尔路过俄罗斯小村庄时要绕开走。见不到国内那种乡亲迎送、依依惜别的情景,使他们有点郁闷。
但使他们心头发热、时时感到激励的那句口号,已在兵团深入人心:
&ot;打出国门,恢复故土!&ot;
离开前哨,杨得志对两位搭档感慨:
&ot;咱三个,都是井冈山第一批战士。老战友剩下不多了。20年奋斗,为的建设一个新中国。现在新中国不远了,咱这些老战士,得打出个样子,问心无愧!&ot;
11月中旬,工兵纵队在尼布楚以东山麓,开始第一轮布雷。
(866)
蒙古。达里冈皑草原,纳兰山区。
这片光秃、不长树的丘陵,迎接了本年度的第一场雪。
与洁白寂静的地面相比,空中却是红火异常,热闹非凡。
苏联第14航空军军长尼古拉&iddot;波德戈尔内少将感到,中国华北空军的这次攻势很不寻常:
一周里,敌人出动了数百架次,机型也有野马、闪电、契丹风等多种,摆出一副要进行一场空中决战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