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历圣诞夜,&ldo;老毛子&rdo;阵地那边点起了篝火,隐约还听见手风琴演奏。他们没搞什么突然袭击。
西线无战事。
(934)
旅顺港。北洋舰队&ldo;太行号&rdo;旗舰。
这次编队执行的是全程护送毛主席到日本开会的任务,目的港:大阪。
和以往几次登临这艘巡洋舰不同,毛泽东没有了谈笑风生。一脸严肃,郁郁寡欢。水兵列队致敬时他也是匆匆走过,没有象过去那样停步、握手,问长问短。
上船后他就把自己关在住舱里。暂时还不了解赤塔战况的舰队参谋长张爱萍少将觉得,1947年来临,第一次见到主席,总该有点喜庆气氛,多少给战士们鼓鼓劲儿。
难道主席还在为了上次冬装运输船被击沉而不高兴?
来到主席住舱前,圆形窗洞里飘出浓浓的烟草味。
张爱萍送来舰上电讯室接到的最新电报。都是喜讯:
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的年终统计报告:去年全年,鞍山、本溪两市的钢产量达到137万吨,这已超过了日占时期的最高产量。
青岛市长薄一波报来消息:去年&ldo;灵猫&rdo;开发的5种军用、民用车型,总产量突破25000万辆。能在抗俄战争期间达到这水准,也不简单……
但这仍未能使毛泽东笑逐颜开。
看到张爱萍来了,毛泽东吩咐给他送来笔墨纸砚。随行的舰队机要参谋,以为是主席要为上次没有给海军题字而补留手迹,兴奋得一路小跑,拿来文房四宝,在铺着绒布的桌面上展平宣纸。
毛泽东仍不说话。闭目沉思半晌,挥笔写下:
&ldo;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rdo;
扔下笔,他命令张爱萍:启航。
然后继续沉默。
(935)
南京。梅园新邨。
周恩来怔怔地读完电报,掩面长叹,泪湿衣襟。
眼前,浮起20年前黄埔军校操练场上,那个不起眼的影子。
……18岁的林育容‐‐林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两个哥哥林育英、林育南是与恽代英、萧楚女齐名的革命家。
……那以后的日子里,在长征路上、在苏联、在重庆,在欧洲,林彪都曾与自己有过默契的合作。
现在,这个长期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却断送在北国,尼布楚的茫茫林海雪原之上。……我们党为什么要在这个关头犯下这样的军事错误?自己又为什么要违心同意那个贸然攻击赤塔的决定?为什么在原则问题上性格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