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贝州集团的发展模式,也算是给咱们全省轻重工业单位,打了一个好的榜样,做出了表率,事实也证明,只有主观能动性的求发展、迎合市场搞创新、埋头苦干重生产,才能收获良好的效益。”
“有了效益,才能更好生产人民群众需要的产品,也能让人民群众从你们快速发展中获得红利,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起来,这也许就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所在,工厂有效益,市场活跃,人民受益,形成一个大的循环,这样一来经济才能更加良性的发展。”
“只,可惜咱们的很多厂子,还没有从计划时代走出来,很多方面还不适应当下国家的新政策,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不知道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行为下,工厂、单位该如何前行。”
“当然可以让他们大胆的求索、摸索出一条合适的路线来,但这样一来免不了要走弯路,现在你们贝州集团的例子就活生生的摆在大家的面前,作为一个成功案例,那么大家没有必要再去摸索不确定的模式,只要合适,直接复刻的话,相信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俗话说的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不得不说,李书纪说的还算中垦,听的徐良内心也是感叹不已:谁说这个时代的人没有战略眼光?
徐良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下去了,急忙开口道:
“李书纪廖赞了,贝州集团的发展对标整个华夏产业,实在是不足为道的一个缩影,当然我们会沥沥前行再接再厉,推陈出新,力争生产出更多利国利民的产品。”
“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认可,也不辜负国家以及各位领导对我们的期望。”
陈建华对于徐良这个不骄不躁的态度,还是比较认可的,作为省工业局局长,身上的担子可十分沉重,这次他陪同李书纪过来,也是下了大决心的,这个时候自然不能怂,沉声道:
“小徐,这些话别人说,我只会认为假大空,但是你这样说,我对未来就充满了希望。”
“下面咱们还是谈一谈具体的吧,你就说说你们贝州集团的模式,能不能快速有效的在全省推行开来。”
徐良闻言认真道:“李书纪、陈局,那我就简单的说说我的看法,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望领导一笑而过不要当真。”
随着徐良简单的一句开场白,语气随之一变:
“咱们东齐省的条件其实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我们拥有天然的深水港口琴岛,未来咱们东齐省要想跟上南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快速发展的脚步,那么我们要尽快整合出以琴岛为龙头,一整套健全的产业链。
“没错就是产业链,而不是现在传统的模式,相信各位领导都知道,现在各个国营单位、工厂的实际情况。”
“可以说,每个单位走的都是自给自足的路子。”
“这种模式,我们是学自老大哥,我也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老大哥这套模式是建立在战时情况下,要求每个工厂都要有独立生产的能力。”
“而现在我们要走的是市场经济路线,那么这套显然就不太合适。”
“如果每个工厂、单位都如此重复性的搞大规模自给自足式发展模式,那就会形成十分臃肿的摊子。”
“相对于国外实行的产业链模式,根本没有竞争力。”
“那何为产业链呢?”
“我打个比方吧,就以我们贝州集团生产的面包车为例,假如未来由我们贝州集团提供发动机、天衢市机械厂提供车架,周边地区其他工厂提供各种各样的配件,比如专门生产轮胎的厂家、专门生产邮箱、内部饰品等,其实这其中又可以细分,轮胎可以分为内轮毂生产厂、外轮胎生产厂,以及车灯、刹车盘、座椅、方向盘等等专门的厂家。”
“每个工厂只负责生产单一部件,且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因为重复生产同一种产品,自然而然因为熟练度以及其它因素,成本机会大为降低。”
“最后形成一个以我们贝州集团为核心的完整的产业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