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青苗不怕霜,长大结果露锋芒,黄金子儿磨成面,压面做饼喷喷香。”
许志远快速抢答,“还是小麦!”
郑晓红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许志远和她刚对视,就快速移开眼,心“砰砰砰”跳得厉害。
后面班长又出了很多道题,虽然回答得有对有错,但大家都积极参与,玩得十分开心。
元旦晚会结束后,许志远拎着收录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特别好,就连走路的步伐都轻盈了许多。他抬头仰望天空,赶巧是月底,天空中并没有月亮。
他有些失望,很快又劝自己:这也许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吧!不过还好,黑暗总会过去,黎明终将到来!
元旦前夕,天越来越冷,郑自强担心父亲起早做豆腐脑会受凉犯病,便提前结束了学习,从省城回到家中。
他在省城电器维修培训班学习时,对枯燥无味的专业课并不感兴趣,但是为了不姑负父母的期盼,他耐着性子努力听讲,并认真做好笔记。
在上实践课的时候,郑自强都是尽量多学多练,勤学好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电器修理技术。
郑家父母看到郑自强回来,听他说已经学会电器维修,都非常高兴。他们把家里这段时间攒下的钱拿出来,准备租间门面,让他开店干电器维修。
郑自强听了却坚决不同意,“爸,你跟我妈都快五十了,还在路边摆摊干生意,太辛苦了!咱还是租间门面卖早饭吧!也省了天冷在外面受罪。”
郑承运沉思片刻后,对郑自强说:“你说得在理,不过我跟你妈还是想给你租间门面修电器,不想让你再象我们一样吃苦受累了。”
“爸,现在天冷,您身体不好,不能受凉,还是我起早做豆腐脑吧!等过了年,天暖和了,您能起早做豆腐脑了,我就在路边找个地方摆摊修理电器。”
郑承运和老伴见儿子一再坚持,也只好同意。
晚上,刘淑珍给郑承运端来洗脚水,感慨道:“他爸,咱自强长大了,知道疼咱了!他是怕你受了凉犯病。”
郑承运坐在床沿上吸着烟,叹口气说:“自强是个孝顺孩子!就先按他说的办吧!咱先租门面卖早饭,你也能少受点罪。等咱手里攒够了钱,再给自强租门面。”
打定主意后,郑家在原来卖早点的附近租了间宽三米五、长十三米的门面房。郑承运买来石膏板,把门面隔成里外间,外面摆上吃饭用的桌子和板凳。里面一小间支了口地锅,早晨用它做辣汤,很方便。
有了门面房,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多赚钱,刘淑珍开始包包子搭配着卖。虽然累,但赚到的钱远比以往在路边摆摊时多得多。
刘淑珍书着钱,心里越发踏实,高兴地说:“他爸,要是往后的生意都能象现在这么好,再过几个月,咱攒的钱就能给自强租个象样的门面了。”
郑承运点点头,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可不是嘛,等天暖和点,我再炸点麻花配着卖,又能多个进钱项。”
两人愉快地聊着,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后,白天的疲惫仿佛都在此刻一扫而空。
刚进腊月,年味尚未正式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郑自强家中已经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期待。在那个物质尚不充裕的年代,每一份新添置的物件都承载着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郑自强的央求下,刘淑珍拿出半年来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交给郑自强,让他去购买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
家中能添置一台电视机,那可是全家人盼望已久的期待。
郑自强内心的喜悦如同春日里初绽的花朵,绚烂而热烈。不仅仅是因为即将拥有一台能够让这个小家与世界相连的神奇“窗口”更因为这也象征着他们家生活的改善,日子越过越好了。
那天,郑自强小心翼翼地将那个沉甸甸的包裹搬进家门,弟弟郑自立迫不及待地连忙上前帮忙拆箱,当他看到电视机时,忍不住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它那光滑的表面,心中无比喜悦,“我再也不用去邻居家蹭电视看了。”
郑自强看到弟弟高兴的样子,内心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激动与自豪。他想象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全家人能坐在自己家里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份温馨与幸福仿佛已经提前降临。那一刻,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他为这个家多赚钱的决心。
这台电视机的到来,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上的收获,更是他们全家人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特别是对郑家长子郑自强来说,就象一束光,照亮了他对未来的无限向往。这份惊喜,无疑成为了他记忆中最宝贵、最闪耀的一抹色彩。
在那个物质条件相对有限的年代,拥有一台电视机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还是一种奢侈。郑承运和刘淑珍看着孩子们眼中掩饰不住的高兴,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忽然感觉到这台电视机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这钱花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