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白天忙生意,晚上把白糖分别装在能装一斤白糖的塑料包装袋里,把锯条卷在塑料袋封口处,然后在点燃的蜡烛上过一下,封好。
包装袋上还印着四个红色大字:特级白糖。
第二天,郑承运特意多炸了十根油条。
收了生意后,刘淑珍把头天晚上包装好的二斤白糖放在马篮子里,上面放上十根油条,盖上条新白毛巾,并叮嘱郑自强:“路上慢点,别骑太快!”
郑自强答应得爽快,但刚上柏油路,便把母亲的叮嘱抛在脑后,把自行车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
下了柏油路,乡村都是土路,高洼不平,他只好被迫减速慢行。
好在大姑家离城里只有7、8里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
大姑提前知道他来,一大早就走了四里多路,到集镇上买了猪肉。
郑自强进院时,大姑正在厨房里做饭,猪肉的香味已经从厨房里飘出来。
他进院就大声喊着:“大姑,我来了!”
大姑听见喊声,答应着,笑着走出厨房,“快去堂屋歇着,饭一会儿就好。”
吃饭时,大姑拿着筷子捡出肉往郑自强碗里放,嘴里不停地让着:“你吃肉呀!吃呀!”
唯恐郑自强吃不饱似的,她却坐在旁边,看着娘家侄子长那么排场,高兴得合不拢嘴。
郑自强边吃肉边说:“大姑,别给我夹了,您也赶紧吃吧!”
大姑这才夹了块箩卜放嘴里,有滋有味地吃着,脸上始终挂着笑。
饭后,大姑问了郑自强爸妈最近身体可好,还问了他在老家盖房子的事。
郑自强都一一回答了。
姑侄俩说了会儿话,郑自强起身要走,被大姑拦住:“我给你说个媳妇,俺庄上的,她爹这两年卖木耳赚了不少钱,家里才盖的砖瓦房。”
郑自强见大姑说这话时眼睛都亮了,觉得有些好笑,他客气地拒绝,“大姑,我现在还不想说媳妇。”
大姑不死心,再接再厉,“那闺女长得不孬!要个有个,要脸面有脸面,你听大姑的,你见了肯定满意!”
两人说话间,一个又高又壮、肩头搭着两根粗辫子的女孩走进来,两只小眼睛羞涩地看向郑自强。
郑自强从未相过亲,一看她这架势,顿时手足无措,显得十分尴尬,不知该说啥好。
大姑一看他这生涩反应就笑了,忙介绍道:“自强,她就是我刚跟你提到的春梅,你俩说话,我去锅屋刷碗。”
她说完就故意躲走了。
春梅19岁了,她听郑自强的大姑说郑自强家在城里干生意,家里有钱,还在他庄上新盖了三间砖瓦房,本来印象就好,进门又见他长得浓眉大眼,一眼就相中了。
大姑走后,屋里就留下他们两人,春梅大方地走过去跟郑自强坐在同一张长板凳上。
这让郑自强非常不自在!
春梅想了解他更多些,便率先开口,“听俺大娘说,你家在城里做生意?”
“恩,卖早饭。”
“卖早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