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室内,炭火映得满室生春。秦思齐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指,将那块珍贵的端砚从棉布包裹中取出,轻轻呵了口气。
"今日讲书法之道。
"
书法夫子郑先生踱步而入,手中捧着一卷字帖。他身着靛青色直裰,腰间悬着一方古朴的玉佩,行走间玉佩与腰间系着的铜印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所有学子立刻起身行礼,案几上的笔墨纸砚摆放整齐。
"坐。
"郑夫子抬手示意,将字帖在讲案上徐徐展开,
"此乃王羲之《兰亭序》摹本,尔等可观其笔势之流畅,结体之优美。
"学子们纷纷伸长脖子。秦思齐看见前排的李文焕眼睛发亮,这位通判公子向来痴迷王羲之的飘逸书风;而林静之则若有所思地点头,手指在案几上不自觉地临摹着字帖上的笔画。
"书法之道,首重渊源。
"郑夫子声音浑厚,手指轻抚字帖,
"篆书如庙堂之器,庄严凝重;隶书似朝堂之臣,方正不苟;楷书若君子之德,端方正直
"
秦思齐听得入神,目光却不经意间瞥见角落里的张成。那个寒门学子正用笔在粗糙的草纸上拼命模仿《兰亭序》的笔意,却因笔力不济,写得歪歪扭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秦思齐。
"郑夫子突然点名,
"听闻你书法颇有造诣,不妨说说习字心得。
"学堂内顿时一静。秦思齐感到二十多道目光齐刷刷射来,有好奇的,有嫉妒的,也有像赵明远那样充满敌意的。他深吸一口气,起身行礼。
"学生以为
"秦思齐声音清朗,
"蒙学之初,当以实用为先。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郑夫子眉头微挑:
"哦?此言何解?
"
"《兰亭序》虽妙,然非初学可及。
"秦思齐不卑不亢,
"学生临摹柳公权《玄秘塔碑》数年,深感其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最宜科举应试。
"李文焕忍不住插话:
"柳公权确实工整!
"林静之也点头附和:
"科场取士,首重清晰。
"
赵明远冷哼一声:
"乡巴佬懂什么书法!王羲之才是书圣!
"郑夫子戒尺在案上一敲,赵明远立刻噤声。夫子看向秦思齐:
"继续说。
"
"学生浅见,习字如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