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欲望之舟妻子 > 第94章(第1页)

第94章(第1页)

&ldo;你唐西平也是大手笔啊,光临河苑一个项目,能创造多少税收?创造多少就业机会?临河私营企业也可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rdo;

沈均伤感地想到了远方日化厂。

白向伟不由点头,他怀有同感,实际上,全国哪个地方不是如此?对国有企业,领导心没少费,政策没少倾斜,行业保护更是五花八门,结果,仍是像林黛玉一样,稍遇风雨,就得趴下去大喘气儿。而私营企业,没有丝毫的优惠,却在不经意间,栉风沐雨,日夜蹿长。

沈均切转话题,说:&ldo;话归正题,你不要以为我是心慈手软,拉不下脸,顾左右而言他。不挨批的理由,是你能够审时度势,及时做了亡羊补牢的工作。&rdo;

白向伟说:&ldo;沈书记,路上刚刚发生的事,你都知道了?&rdo;

沈均并不回避这一点:&ldo;向伟同志,我可是在这儿生活、工作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群众基础,总是有一些的嘛。&rdo;

白向伟清楚,沈均过去还经常讲临河是他的根据地,只是后来刘沉来任职,担心引起别人误会,拿这做文章,才不讲了。

&ldo;沈书记,你既然情况都知道了,我也就不用汇报了,只是,我担心,这样一来,远方八千多工人,一夜之间全部都要下岗,怎么安排他们的生活?可是个牵扯稳定大局的事。如果,这个问题能找到个好的解决办法,我情愿给钱明军同志当面道歉,省委怎么处理,我都乐意接受。&rdo;

沈均把手一挥,说:&ldo;钱明军同志和我谈过,沈娜和他是同学,也提起过他,不是个小心眼的人,只是客观地反映了临河的情况,希望能引起省委的重视。至于省委,你更是多虑了,肖书记只是指示我来了解一下情况嘛。&rdo;

白向伟点头:&ldo;那就感谢省委了!&rdo;

沈均喝口茶,指着唐西平说:&ldo;知道为什么叫他来这里吗?&rdo;

16从前朝说开(3)

白向伟本想说唐西平是你的朋友嘛。可眼下,领导和私营企业家交朋友,有没有猫腻,都属于瓜田李下,还是有所忌讳的。他摇摇头。

&ldo;就是为着远方的事。&rdo;

&ldo;这么说,沈书记已经有考虑了?&rdo;

&ldo;光会指责、批评,这样的领导,谁都可以当的。&rdo;

白向伟由衷地:&ldo;说到底,沈书记和临河的感情不一般嘛!&rdo;

&ldo;远方日化厂,早已资不抵债,国家再也背不起这样的包袱,唐西平呢,看中了厂区的地,想和临河苑并在一起搞房地产开发‐‐‐也就是有并的这点好处,要不然,让他接这个烂摊子,工作难度还大着呢。这样一来,就等于从根上去掉了一个污染大户,对省委和中央调查组,都可以有个交待。保护了临河市的母亲河,你们这届班子,也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啊!&rdo;

白向伟在心里叮嘱自己,一定要沉住气。

&ldo;沈书记,远方是建国初期国家在北方投资兴建的大型重点项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河不多的省名牌产品之一,一下子砍掉,只怕临河的百姓,心里转不过这道弯。&rdo;

&ldo;要说感情,远方是在我手里真正做强做大的,我离开临河的时候,是省里赫赫有名的十大明星企业之一,全市所有单位,数他们奖金最高、福利最好,姑娘小伙谈对象,听说是远方的,先要眼睛一亮,谁能有我感情深?&rdo;

白向伟也听人谈起过,沈均正是凭借远方这个大亮点,平步青云到省城去的。可同时,也是沈均,给市委书记王定一下指示,让熊灿去接的厂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真不知这么精明的他,当初是怎么想的。

&ldo;我这是自己卖自己置的田,谁能有我这心里更难受?&rdo;这鞭梢,等于是也把白向伟扫到里面了。见白向伟低头不语,沈均口吻放缓一些:&ldo;可我知道,我要不站出来说这个话,你们心里顾忌我的面子,谁也下不了这个决心。已经烂了,不趁早只会越来越难收拾。&rdo;

白向伟说:&ldo;沈书记,说到底,我们也只能是牵线搭桥。&rdo;

唐西平急于想把事情搞定:&ldo;白书记,熊灿那里……&rdo;

白向伟陡然目光严厉地说:&ldo;唐西平,我这是在以临河市委书记的身份,向省委沈书记汇报工作。&rdo;

唐西平迟疑一下,头一低退了出去。

&ldo;我能不知道分寸?&rdo;沈均显然对白向伟刚才的态度不满意:&ldo;现在的情况是,唐西平和熊灿,都向我表达了这个意向。&rdo;

白向伟说不清的苦涩:&ldo;可他们都舍近求远,一个也没有向我汇报过。&rdo;

&ldo;向伟同志,做一把手,心胸要放宽嘛。我相信他们也不会是有意要越过你去,而是熟悉一个人,需要过程,你也需要让大家看到你的魄力。&rdo;

&ldo;那熊灿怎么安置?&rdo;

沈均不假思索:&ldo;熊灿原来就是从商贸局出来的,现在,正好老赵退休腾出位置,就让他还回去当局长好了。&rdo;

白向伟心里真的不痛快了,说:&ldo;熊灿一个企业都搞不好,还能领导全市的几百家企业?&rdo;

&ldo;远方陷入困境,主要是市场因素,不能把责任推到哪一个人头上。他要现在还在机关的位置上坐着,就会比其他的局长差到哪里?细论责任,王定一在的时候,以稳定为由,把原来就要倒闭的市酒精厂、拖车厂、塑料厂,甚至肉联厂都强行并进去,各局机关的七大姑八大姨只要不缺胳膊少腿,都板起脸朝里压,这种搞法儿,多强的企业拖不垮?你们这一届,又让修路集资,跟雪上加霜又有什么区别?有没有责任哪?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不能为图个好交待,就随便拿来当替罪羊,这样,会让我们的领导干部们寒心的。&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