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他也没别的事情可做,也就是帮着送些东西,后备箱不大,装不了多少。
刘光福刚进院子,就听见大院里到处在议论。
许大茂回国的消息传来,刘光福急忙跑向后院,生怕被他责备。他飞快地跑到许大茂家门前,气喘吁吁地说:“许哥,我真不知道您回来了!”许大茂递给他一杯水,说道:“别急,没事的,有人特意送我回来,所以没通知你。”
刘光福喝了几口水,逐渐平静下来。“许哥,您在外一个多月,国外到底什么样?”大家都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却又不了解。
“光福,下周我们去饭店吃饭,边吃边聊。”许大茂觉得不少人会问同样的问题,不如大家一起解决。他考虑了一下自己的时间,决定邀请大家共聚一堂。对面的刘光福听了这话,兴奋不已。
“许哥,这个主意太棒了!就这么办吧。”他想着既能免费用餐,又能听听外面的故事,这样的好事当然不会拒绝。
“对了,这里有十块钱,帮我买些菜回来。”许大茂掏出钱递给刘光福,正好让他帮个忙,省得自己再动手做饭。
许大茂对刘光福说道:“光福啊,这钱别浪费了,十块足够买饭和酒了。你就不用炖鸡了,直接去买吃的回来。”
刘光福没接钱,觉得去饭店吃饭不划算,他认为有大鱼大肉就够了。
许大茂坚持将钱塞给他,催促道:“赶紧去吧,记住下星期咱们一起喝酒。”
许大茂家条件一般,住的是临时建筑,旁边还有个鸡窝,养了两只母鸡用来下蛋。据三大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悄悄发展副业,只要街道同意,其实并不难。不过,街道坚决不允许养猪,因为城里人的口粮都不够,实在腾不出多余的粮食来喂猪。但不养猪又觉得可惜,毕竟猪仔便宜,很多单位都想买。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养,乡下的猪供应就会减少。因此,街道明文规定:每人最多只能养两只鸡和八只兔子。鸡主要是为了产蛋,兔子虽不算什么美食,但也算是改善生活的小享受。不过这些兔子大多是抓来的野兔,长不大,最大的也不过四五斤。
许大茂不能直接拿走刘光福的鸡,即便杀一只鸡,想再养下去也需要等到明年向街道报备才行。
看着刘光福开车离开,许大茂转头发现阎埠贵站在不远处。许大茂惊讶地说:“三大爷,您真是神不知鬼不觉啊!”
“别说什么神出鬼没的了,大茂,要不你明天买一桌菜回来?不是三大爷小气,实话告诉你,这些年我都没去过饭店,也没尝过他们的菜。”
阎埠贵嘴馋,但又舍不得花钱去饭店。
以前傻柱他爸在的时候,厨艺不错,偶尔还能蹭上一口。自从何大清离开后,阎埠贵就没这样的机会了。
傻柱偶尔做一次,还要调侃他几句,让他吃得不痛快。
“大茂,我不会占你便宜的,咱们按四六分担,你出四成五,我出五成五。”
阎埠贵想了个办法,他们家五口人,老大、儿媳、两个孙子、自己和老伴。许大茂家四口人,差不多,两个儿子正值青春期,饭量大。
“三大爷,不用这么麻烦,咱们一人出一半不就行了?”
许大茂不在意这点钱,毕竟有点亲戚关系,帮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谢谢啦,真是太感谢了。”
阎埠贵乐得合不拢嘴,这便宜占大了,至少省了几块钱。一顿饭至少要花二十块呢。
“三大爷,我先回去了,您忙吧。”
许大茂摆摆手,让三大爷慢慢高兴去吧,他还得回家做饭。
中院里,许大茂刚进门就被何雨柱叫住。
“什么事?”
“大茂,过来一下,我有事跟你说。”
何雨柱拉着许大茂到了角落,神神秘秘的。
他刚下班就听说许大茂回来了,能不急着过来问问吗?
国外的情况怎么样啊,总得了解一下。
“这事咱们下星期一起去饭店,我请客,请上刘光天、刘光福,边吃边聊。”
“我不能一次次解释了,再说,大家都是邻居,闹僵了不好。”
许大茂还是坚持他的说法,一对一太费劲,直接开全院大会又显得太张扬,还是低调点比较好。
"行,听你的。"
何雨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总是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只要是他信任的人,他都会听从,还能怎样呢。
许大茂家。
一个多小时后,刘光福买好了所有的菜回来。
"许哥,您要的饭菜都在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