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粥,其实里面大多数都是野菜,米粒少得可怜。
稠一点的要留给弟弟吃,要不然他没有力气读书。
唯一的奢侈食物鸡蛋也要留给弟弟补充营养。
“要是倒霉老爹死的没那么快,她现在应该是个千金大小姐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吟风弄月,上门说媒的媒人踏破门槛。”
“然而现在她却是一脸菜色,瘦的让人心疼,大好青春年华饱经生活的磨难。”
也怪不得苏清怡便把全部心思全部积蓄都放在培养弟弟读书上,古代男尊女卑,女人读书没用,只有弟弟才是苏家的希望。
至于行商、务农什么的都是低贱的行当。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不就是科举取士吗?苏文心想,你原来的弟弟不行,不代表你现在的弟弟也不行。
古代科举,能难住我这个二十一世纪中文系的大学生?
而且大梁王朝不属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自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学的那些诗词、古文,应该能派上用场。
“一人一半吧。”苏文把鸡蛋分
了一半,坚持递到苏清怡手中。
这次她没有拒绝,眼睛首首的盯着弟弟有流泪的冲动,这是她头一次从弟弟这里感受到亲情。
“阿弟,吃完跟姐去一趟赵家。”苏清怡突然开口。
“去赵家干什么?”苏文随口问道。
“再过三个月你就要参加院试了,阿姐想去跟赵家借点盘缠。”苏清怡一脸歉疚的看着苏文,“对不起阿弟,阿姐没有本事给你赚到足够的盘缠,只能带着你去赵家碰碰运气。”
“本来像借钱这种没脸的事情,不应该让你一个读书人受的,阿姐一个人受就行。但你要是不去,阿姐又没法向赵家开口。”
跟赵家借钱?
苏文立刻想起来了,自己和赵家小姐还有婚约在身。
古代有给子女从小定下婚约的习惯,苏文的父亲也没有例外。
当年苏文的父亲苏晋源考中举人之后,乡里的士绅都来巴结他,赵家也在其中。
苏文前世读过课文《范进中举》,乡绅在得知范进考中举人之后,立刻给他送来银子和米面肉蛋,争相巴结他。
简单的说就是,在古代不管你家里有多穷,一旦科举考中便能立刻翻身。
所以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举之后会喜高兴到发疯,这种事情现代人不能理解,考中个举人犯得着高兴到发疯吗?
然而在古代却非常常见。
古代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喜心疯,说的就是这种症状。
赵家当家人赵孟朝是县里的大财主,在县府里经营绸缎生意。为了巴结刚刚中举的苏晋源,不但送来了厚礼,还提出让自己的女儿和苏文定下婚约。
苏晋源见其家境殷实,而自己又实在是缺钱,便同意了这桩儿女婚事。
说白了,两家的儿女婚事,本质就是资源交换。
苏家想要赵家的银子,赵家想借助苏晋源的举人身份,提高赵家的社会地位。
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官商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