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狗蛋,铁柱”苏清怡回房拿上枣糕走了出去,将枣糕分给他们,“拿去吃吧。”
“谢谢苏姐姐。”
“谢谢姐姐。”
孩子们顿时眉开眼笑,迫不及待的将枣糕丢进嘴里,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二丫,你刚才叫错了。”二丫娘脸上也立刻露出了笑容,对二丫正色道,“你应该叫苏小姐,而不是苏姐姐。”
“苏小姐乃诗书之家身份尊贵,我们这些庶民百姓不能叫姐姐。”
“谢谢苏小姐。”孩子们非常聪明,立刻改口。
“二丫娘,孩子们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吧。”然而苏清怡却不以为意,道,“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没必要这么生分。”
“这可不行!”二丫娘认真道,“我们庄户人家虽然不读书,但也知‘礼’”
“二丫,狗蛋,铁柱,姐姐正在炼猪油。你们回家去拿个罐子来,姐姐给你们装一些。”苏清怡又对孩子们说道。
“这怎么能行呢?猪油可是难得之物。”妇人们听了立刻说道。
“是给孩子吃的,又不是给你家大人吃的,你看你家二丫都瘦成什么样了。”苏清怡道,“而且我也不会给孩子们太多,每人只能给一勺。”
“给一勺己经是天大的恩情了,我们怎敢要求很多。”二丫娘连忙吩咐女儿,“二丫,还不赶快回家拿罐子去?”
其余几个妇人也同样面露笑容,吩咐自家小孩。
孩子们听了,雀跃着飞奔回家。
正在内屋用心写作的苏文,转头看到外面的一幕,心中一阵欣
然:“本来我抄《白蛇传》剧情在古代赚银子,心中还有点愧疚。”
“但现在坦然了,我赚来的银子除了自己用之外,还接济了穷苦百姓。”
“看着这些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这几天的辛苦没有白费。”
“而且,姐姐不愧是才女,我昨天一提‘升米恩,斗米仇’,她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把猪油给孩子们既变相接济了他们家,也没露财招人嫉妒。”
这样一个姐姐,堪称贤内助,绝不可能给自己惹祸。
埋头继续写作。
“苏小姐,贵府以前不是也挺拮据的吗?”身为邻居,大生嫂对苏家的情况当然知根知底,“今天怎么有猪油吃了,还给孩子们买了枣糕?”
“是这样的。”苏清怡早就知道她们会问这个问题,因此己经想好了该怎么回答,“家父有个同窗在朝廷为官,前日路过县府。听到家父还未到任就己仙逝之后,不胜唏嘘。感念之前与家父的交情,便接济了家里一些猪肉和米。”
“就没有接济你家一些银两吗?”二丫娘问道,“苏二公子马上就要参加院试了。”
“我那位伯父是一位清廉正首的好官,接济一点粮米也显莫大恩情,怎能奢望接济银两?”苏清怡正色道。
“原来是这样。”妇人们恍然大悟,对苏清怡除了感恩戴德之外,更有敬畏。
好聪明的姐姐!听了她们的一番谈话,苏文心中惊叹,她说苏家是得到了某官员的接济,便没人敢打苏家的主意。
民不与官斗,一些刁民,即使有坏心思,也敢惹官吏罩着的家庭。
而且她说只有肉和米面一两银子也没有,更显睿智。
要知道古代的平民百姓,身无分文是常事。家里有一两存银,都足以引发血案。比如某家有老母病重无钱医治,她的儿子便会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