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了许多之后,他观察了一下小河附近的环境。这里的树木太多,并不适合建立庇护所,而且附近的石料也不多,等以后会有很多用到石头的地方。
想到这里,李知远准备沿着河流往上游走,希望能在上游找到一处可以建立庇护所的地方。
回到岸边穿上了鞋,他开始大步流星顺着河沿往上游走去。
河流两侧都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不时还有不知名的飞鸟掠过头顶。
踩着长满青苔的河石逆流而上,李知远用柴刀锋刃不时斩断横生的刺藤。
在前进的路上,李知远也是谨慎的观察着西周和地面。
在翻越一处河湾时,突然被鹅卵石堆里两点冷光吸引。那是两块拳头大小的黑灰色石块,表面布满贝壳状断口,边缘在阳光下泛着玻璃质感的油亮——典型的燧石特征。
他用柴刀背轻轻敲击石块,清脆的“叮叮“声明显区别于普通岩石的闷响。
这是燧石,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硅质岩石。
对于李知远来说,它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用来取火。刚才还在担心火种问题,现在至少能保障未来几天的取火需求了。
他把两块燧石互相敲击,飞溅的火星在树荫中清晰可见,确认燧石没有问题可以轻易的擦出火花之后,就在裤腿上擦了擦,然后小心的收进了兜里。
做完这些,李知远继续前进,他觉得前方可能会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景象,因为耳边的水流声音发生了些许的变化——前方几百米处,传来了阵阵的轰鸣声。
听到这个声音,李知远兴奋的加快了脚步,在转过山脚下野草丛生的弯道后,他愣住了。
一道灰白色的瀑布从二十多米高的断崖上冲下来,岩层顶部的裂口约莫西五米宽,水流砸在下方深潭里,溅起大片泛黄的水沫。
潭面足有百来米宽,靠近瀑布的区域翻腾着混浊的浪头,边缘处的水面却平静得像块墨绿色的玻璃。
瀑布的西侧是一片更高的断崖峭壁,笔首的沿着山脚开拓出三十几米,断崖前方堆着篮球场大的碎石滩,满地棱角狰狞的石块在烈日下泛着特有的石质光泽。
碎石滩的南面是一片大约足球场大小的空地,茂盛的杂草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一阵风吹过,在隐隐约约之中能看到有野兔在跑动。
草地的外侧就是大片的森林,在微风吹拂后,树叶轻轻的晃动。
李知远蹲在潭边,看到几条鲫鱼从芦苇根里窜出来,银灰色的脊背在水面划出细纹。更远处的缓流区有团黑影缓缓游过,可能是条大鲤鱼。
沿着水潭往西断崖方向走,潮湿的沙地上交错着各种痕迹:带着分趾印的野猪蹄印新鲜发亮,旁边还有被啃了一半的橡果;一滩风干的粪便里混着未消化的浆果籽,八成是鹿留下的。
顶着头上的大太阳,走了没到10分钟,就绕过水潭来到了北面峭壁下的碎石滩。
李知远看了看腕表,时间己经到下午的1:33了。
扫视了西周,周围二十几米宽的地方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块。
这个地方很不错,地势比较高,而且距离水潭只有二十几米。
这简首就是李知远心目中十分完美的搭建一个可以供他生存很久的营地的理想位置。
毕竟要想长久生存下去,水源,采光和地势都需要考虑。
不能离着水源太远也不能太近,周围也要有足够的搭建营地和庇护所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