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吴家娘子相信,王伦特意把金子解开让她看了一眼,吴家娘子这才同意从账房支取银子,把银子发下去,承诺剩下的等吴掌柜回来就给,那群人也就散去了。
接着就是商量去救人的办法:“我们带着的黄金价值两万两白银,到时候都带在船上,以此威胁见人给钱,到时候我们上岛,如果他们放人你们就把钱给他,如果不放,你们就把钱扔到海里。”
“这群海盗贪财,肯定会答应,只要我们上了岛接到人,剩下的就交给我们就行,你们只需要在船上等我们就是。”
吴家娘子听完同意:“可是我们家的那些商船上的船工怕是不肯上船啊。”
王伦沉吟一下:“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回去先给他们十贯钱,承诺只要跟你们走一趟去赎人,回来再给十贯钱,如果所有人都回不来,会再给家里二十贯,凑一船人应该不成问题。对了一艘船要用多少船员。”
吴家娘子看向管家:“我对此不太懂,吴叔,你可知道?”
吴叔回禀:“娘子,王公子,吴家剩下的这艘船是三千料的大船,想要开动需要十几人方可,要是想要远海贸易,至少需要五十到六十人,如果只是去舟山那边,二三十人就行。
王伦记得逛宝船博物馆的时候,上面介绍大明宝船有西层,有9根巨桅,可挂12张大帆,锚有几千斤重,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宝船可容纳数千人,排水量在5000吨至1万吨之间,与现代小型首升机航母相当。
感觉太夸张了,要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纯风帆动力战列舰。。
王伦还以为这三千料大船需要一两百人才能开动呢,没想到只需要五六十人就行了,想想也是,他们这是商船又不是战舰,没有必要往船里面塞满了人,依照商人的尿性,只要能开动,他们甚至都不愿意多一个人增加成本。
王伦:“既然如此,你能不能找齐五六十人开船?”
吴叔:“公子只管放心,这江南别的人不多就是能出海的船员多,十两安家费,回来还有十两,如果回不来再给二十两补贴,这个待遇己经是相当不错了,有的是亡命徒和敢赌一把的愿意出海。
王伦:“那就好,麻烦吴叔快点,多等一日你们家老爷可就在海匪那边多受一天的苦。”
吴叔去找人去了,王伦对于江南还不太了解问一边的吴娘子:“我听闻这江南一个织工一日工钱都有一百文到两百文,怎么听吴管家的意思,这三十两都能买人命了?这当了织工不是半年一年就赚回来了么?”
吴娘子惊讶的看着王伦,把王伦看的有点不好意思了才开口解释:“公子说的日赚两百文,怕是最好的织工织的最好的布才行吧,据我所知,这常熟城里,能拿这个薪水的织工也不过一掌之数,普通织工,日工钱百文才是常态。”
王伦不解:“那也不少了啊,一个月也有三贯钱的收入呢,十两银子不过是三个月而己吧?”
吴娘子苦笑摇头:“公子是忘记省陌制了?您看来很少接触这些小钱,雇工的百文不过是省陌的七十七文而己,只不过是叫百文也称为当百文。”
“但是这民间换钱可不是按照官府的一两银子换一千枚铜钱,一两金子10两银子。银子兑换铜钱可以兑换足陌钱两千文,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十六两的白银。”
“所以一个织工一月就算不停歇,只不过能赚到二千三百文左右而己,但是官府需要收税,织户提供织机要收钱,在织户家吃饭也要收钱,最后一月能拿回家一千文左右就己经不错了。”
“听着一年能攒下来十二万钱,但是每年还要叫免役税,征调租佣等等也要三五千钱,更何况织工业不能一月不休的干,那不都累死了。小民每年能攒下一两千钱就己经是万幸,这还是江南富庶,若是贫苦地区,可能一年到头不仅吃不饱,还要倒欠地主粮食。更不要说大病小灾了。”
王伦听着很迷糊:“这钱币兑换怎么如此混乱?听的人头大?”
吴娘子叹气:“还不是‘足陌’‘省陌’给闹的,朝廷收税,汴梁下旨征税按照省陌计算,也就是一贯770文就行,到了各路州府,这就变成了足陌,州府再到县里,这足陌就变成收银钱。”
“原本一贯省陌钱的770文税收,到了各路州府就变成了1000文,而再到县就变成了两千文,百姓哪里有银子,只能找钱庄当铺去换,换的多了,自然这银价也就上去了,这些钱庄银号最后还是跟官府合营,坑的是百姓。”
“所以王公子承诺的二十两银子,相当于六万钱,百姓勤恳干活二十年也未必能攒二十两银子。这还是一切顺遂的情况。”
听完吴娘子的解释,王伦算是明白了:“这不管历朝历代升斗小民哪有什么出头之日。”
吴娘子也跟着说道:“可不是这样,尤其是这几年朝廷以花石纲为名,江南徭役差役钱翻了数倍,百姓苦不堪言,原本两文钱一个的包子现在都涨到五文六文了,朝廷还要发当当五钱,当十钱,百姓更难生活了。”
当五钱当十钱王伦知道,就是比正常铜钱大一点,上面刻上当五当十,这是蔡京的主意,反正理由千千万,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记得有一篇文章就说,北宋不是亡于金军南下,而是亡于经济崩溃,当五钱当十钱还不算啥,还有滥发纸钞,等等导致经济崩溃啥的,反正王伦当时只看了一眼也没有用心记,现在看来以后对于钱的事情还是要上心,别被宋徽宗和蔡京这群家伙给坑了都不知道。
王伦跟吴娘子聊了一会,吴娘子就安排几人到客房休息,回到院子李逵就呼了一口气:“可是憋死我了,哥哥真是的,为啥不让俺说话啊!莫不是看上了人家吴家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