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郡。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后,便以进军关中拿下长安为最终目标。在和李密达成了秘密的同盟协议后,由于瓦岗军有效的阻止了中原还没有被消灭的隋朝军队西进,使他免去后顾之忧,而且东突厥的威胁早就已经不再,所以在消灭了历山飞的队伍后,李渊出兵的目标就是北边的刘武周,他自己带着大军亲自征讨刘武周,没有了突厥的支持,刘武周在面对准备多年的李渊大军的时候丝毫没有反抗之力,很快就被李渊消灭,刘武周称帝不长时间,就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解决了刘武周之后,李渊再就准备往关中的长安西进,西进的第一个障碍便是西河郡。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两仅用了九天便得胜而归,使得李渊喜出望外。占领了西河郡后,李渊建立了自己的基本的军事和政权机构:设置大将军府,自称大将军,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军;裴寂和刘文静为长史司马。现在李渊手下的人才还不是很多,依靠的还是自己在太原时的老班底。虽然李冰现在没有跟他在一起,帮着他打天下,但是李冰现在在西边已经打下了一大片的基业,不管怎么说,李冰都是他的儿子,所以李渊还是派人给李冰封了一个五原公,虽然没有什么都督之类的职位,但是李冰现在手中掌握的兵力比李渊还要强上很多,所以李冰也不需要什么都督的虚职,不过到底是自己老子给的封号,李冰也就接受了,不过由于以前武平郡公大家都已经叫熟了,所以大家也就把那个郡字去掉,直接叫他武平公。李元霸也已经成人,李元霸也被李渊封为榆林公,李元霸一直是跟在李冰身边的,把李冰治下的一个榆林郡作为李元霸的封号,实际上也是表达出了李渊的一点意思,李渊对于李冰现在的实力已经隐隐的有所忌惮,所以想用这个办法分化一下李冰和李元霸之间的感情,虽然李冰他们都是他的儿子,但是李渊现在一心想要做皇帝,对自己的儿子也要有所防范,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不仅仅是李渊,李冰的实力现在实在是太大了,让李冰的两个哥哥也很是忌惮,李建成是长子,如果日后李渊称帝,那么李建成他就是太子,然而李冰的强势深深的威胁到了他的地位,一旦李冰有什么取而代之的心思的话,那会是一件很容易就办到的事情,李渊的五个嫡子,除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冰之外,李元霸和李元吉全部是站在李冰一边的人,在他们兄弟当中绝对是处于最强势的地位,而李渊的几个庶子都还没有长成,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帮助,这样在李渊面前表现抢眼的李世民和一心想要做太子的李建成都很不安,处于要压制李冰的共同目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在私下底不得不秘密的达成了某种协议,暂时的联合起来,当然目前来说虽然李家的众人已经有了裂痕,但是整个李家总的目的都没有改变。
第三卷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那条江
第二百二十章招贤
李渊在西河郡设立了大将军府后,并没有着急出兵,而是在西河郡大肆招兵买马,经过两场大战,李渊的势力发展了,地盘大了,所以他的军队的数量就显得有些不足,所以他当前最需要的,不是马上向着新的地盘出击,而是利用这个机会招兵买马,扩充自己军队的规模。
江湖上不少跑江湖的汉子、帮派还有那些流民、老兵再加上那些占领地被俘虏的士兵们都纷纷的投入到了李渊的帐下,现在李渊的实力比起刚刚起事的时候有了好几倍的增长。
在西河郡做了整顿之后,李渊的队伍又朝着霍邑进发,虽然李渊离着立即称帝的那个地步又进了很多,但是所谓有得就有失,现在的李家已经不复当年的团结,最是无情帝王家,就连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至亲之间都已经开始勾心斗角,那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好在虽然李家的各个人已经开始囤积实力,已经有了近似于泾渭分明的小团体、小势力,但是李家现在还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隋朝,建立自己的王朝,在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之前,李家的成员之间再是防范彼此,也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下暂时的团结在一起。
洛交城外不远处,李密一脸忿恨的看着远处的隐约的洛交城,心中在不停的翻江倒海,他没想到本来计划的很好,借助着李渊地支持。如果能够拿下上郡,那么他的势力将会有很大的增长,但是千算万算,没想到会被李冰抢先一步,而且在无形中自己还被他当成了枪使,这是他这个自恃清高的人所不能容忍的,但是另一方面,已经两次败在李冰的手下了。也使得李密在面对李冰的时候心中总有那么一丝挫败感的阴影,想到自己在洛交城损失了将近四分之一地人马,自己的实力被大大的削弱了,那么回到瓦岗后和翟让的争斗将会更加的不好过,现在面临的困境让李密也是大大的头疼,现在李密的处境有些不太好,看来现在自己还需要重新谋划,目前自己地实力不够。眼下自己继续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消灭翟让,整合瓦岗的队伍,这样才会让自己有争夺天下的资本,有了力量,自己也会有能力去向李冰讨回他加在自己身上的耻辱。
李密心中默默的想着,心有不甘的再次看了一眼那模糊的洛交城,毅然的转过头去,带着大军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