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苏德战争 1941年 战役 > 第128章(第1页)

第128章(第1页)

1943年罗马尼亚与德国之间发生了信任危机。该年年初1月10日,希特勒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攻击性讲话中严厉谴责了安东奈斯库,说罗马尼亚部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触即溃。接着,安东奈斯库反驳希特勒,要他不要忘记,罗马尼亚已有十八个师即二十万人牺牲在顿河与伏尔加河,而且罗马尼亚四个以身殉职的将领中就有三个是在白刃格斗中壮烈牺性的。罗马尼亚对希特勒这些严厉的谴责以及德国官兵的谩骂耿耿于怀。1月25日,罗马尼亚便正式命令它所有的部队撤出布格河西边的战场,而且还宣布它不打算给德军统帅部提供任何新的部队。2月,元首不得不给德国部队下达一项指令,提醒它们不要歧视盟国部队。但是,就在这时候他还给安东奈斯库写了一封长信,指责罗马尼亚部队纪律松弛、士气低落。这封信被收下了,但是它的内容后来被德罗联合调查委员会所作的调查报告驳倒了。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罗马尼亚部队的士气实际上是很高的。希特勒迫不得已地收回了他所说的话,而安东奈斯库又开始给元首写一系列指责德国作战指挥方面的信件。到了10月,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司令杜米特雷斯库向罗马尼亚参谋总长斯蒂弗莱报告说,德军霍利德特第6集团军确实力量很薄弱,兵力很分散。他判断该集团军守不住通向克里木半岛的通道,抵挡不了苏联的进攻。10月25日,斯蒂弗莱向蔡茨勒表明有以上这些忧虑。二天后,安东奈斯库给元首的司令部发了一封公函。他指出,在克里木半岛上德国只有两个师而罗马尼亚却有七个师。他还指出,如果德国决心扼守克里木半岛的话,他希望德国独家负责。他(安东奈斯库)不管扼守克里木半岛具有多大的战略意义,也要将罗马尼亚部队撤出克里木半岛,因为他不打算为另一次&ldo;斯大林格勒战役&rdo;承担任何责任。

在战线西移越来越靠近德国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些其它难题,这些难题把德罗之间残存下来的一点点相互谅解与信任破坏得踪影皆无。匈牙利与罗马尼亚之间的关系不好,特别是罗马尼亚由于1940年维也纳仲裁而丧失领土之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不和。布加勒斯特还将集结在罗马尼亚边境附近的匈牙利部队看作是一种威胁。1941年7月以后比萨拉比亚归还了罗马尼亚,但是,德涅斯特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外德涅斯特地区,只是在行政上归罗马尼亚管辖。然而,罗马尼亚却在元首的许诺下强行化该地区为自己的领土。可是,随着柏林与布加勒斯特间的关系恶化和苏军向西推进,该地区的地位便成了问题。不久,南方集团军群不得不依赖穿过外德涅斯特地区由罗马尼亚控制的交通线。柏林向外德涅斯特派遣一名德国军官,即奥勒布中将,收回对这一地区的某些控制权,组织后方防御。但是,当罗马尼亚一发现外德涅斯特地区的控制权要被夺走时,它马上将该地一切可以搬到罗马尼亚的设备都掠走了。

德国同其他盟国以及中立国的关系在1943年期间急剧恶化。秋季,匈牙利驻苏部队未经与德国磋商便自行开始大规模调动。11月14日,匈牙利参谋长索姆巴西尔伊要求蔡茨勒将三个匈牙利军撤离作战地区。仅仅在两个月之前,也就是9月6日,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国防部提出了足以使柏林大为吃惊的要求:今后未经斯洛伐克政府许可,德国不得动用斯洛伐克的两个野战师,而且德国如果不首先确保这两个师获得完成任务所需的手段,就不得赋予他们任何战斗任务。德军最高统帅部战时日记专职撰写人员评论道,之所以提出这些要求,其根本原因大概是怀疑德国能否取胜。到10月,西班牙要求归还蓝色师,葡萄牙也自作主张同意将亚速尔群岛作为英、美在大西洋上的基地。瑞典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有倾向的中立交成了严格的中立,拒绝德国过境到挪威。安卡拉在英美的压力下参加了战争,并对德国采取了冷若冰霜的态度,元首为此搞得心神不安,他已下令机动部队预备队随时准备向土耳其边防部队显示武力。这支预备队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装甲护卫师,也是他拥有的全部机动预备队。

世人皆知,1943年期间的德国已如江河日下。德国海军在大西洋的潜艇战中开始受挫。德国空军,主要是由于美国使用了远程战斗机,在昼间已丧失本国领土上空的制空权。德国城市遭到了昼夜轮番轰炸,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德国陆军不仅丧失了它原来的进攻能力,而且再也没有那么充足的部队来保卫与驻守被占领的欧洲。德国的人力缺乏,甚至已不足以维持现有数量的野战部队。

10月,陆军总部东线外军处处长格伦制作了一张东线兵力对比表。他对双方兵力的估计是,德国驻在苏联的兵力为二百五十万,苏军的兵力为五百五十万;在前线,德国防守的部队为一百七十七个师,苏联进攻的部队相当于八百六十个师或旅一级的部队。据他估计,苏军坦克与火炮的数量至少以三比一超过防御一方。格伦的这些数字尽管是以不完全的情报资料为依据估算出来的,但是却使人们对双方兵力对比有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了解,它的不足之处是低估了苏军的兵力,而且没有在数量上反映出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1941年6月,德国陆军有一百五十三个师进入苏联。那时德国在东线的兵力将近三百二十万人。到1943年11月,整个东线兵力(其中包括驻芬兰的第20集团军)已下降到二百八十五万人,尽管德国陆军师的数量上升到了一百九十五个左右。除了基地部队和第20集团军的十七万六千人以外,德国各种类型的地面部队与集团军群加起来的总数只有二百零二万六千人。仍受德国控制的那些朋友(毫无疑问不包括芬兰)的残存兵力仅有十三万六千人。除此之外。还有五万二千名有点不太可靠的外国部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