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陆军强行废黜希特勒,推翻纳粹政府,并把德国人民争取到自己一边,这样的军政府在国外所能赢得的信任也不会超过希特勒政府;而且在1943年的卡萨布兰卡会议就德国无条件投降问题发表宣言之后,德国的对手们也不会抛开全面占领德国这个前提而言和。德国军队与平民百姓一想到苏联部队进入德国领土,就毛骨悚然,因为他们深知苏联的游击队、苏军与内务人民委员部对俘虏和其他族的人民所施的惨无人道的暴行。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民除了继续打到底外是没有别的出路的。
要是希特勒接受曼施泰因与克鲁格的忠告,放弃对德国武装部队与陆军的领导权,那么他的行动就符合德国利益了。不过,要是他真的这样做的话,在战争结束时他就有可能被废黜,就有可能被交给他的敌人。他本应从统帅陆军与空军的那些将领中选任国防部长与总司令。可是德国又缺乏既具有现代化知识又具有独立见解的高级将领来任这些要职。但是,伦斯德特、包克或曼施泰因都要比古德里安与隆美尔这些新派的将领们称职得多,因为古德里安与隆美尔都是战术家,学历不深,见识不广,不宜于担任最高统帅部的要职。为了缩短战线、加强预备队,德军本应立即撤出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与克里木半岛,同时还应撤出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巴尔干半岛。假定德国不在两线作战,即使到这步田地再采取这些措施仍有可能使东线的战争打成平局。正如希特勒本人所讲过的,英、美在欧洲大陆的介入很可能将是决定德国命运的重要因素。在当时情况下,即使德国的将领与参谋长们重新正确地指挥所有的作战,充其量也只能使战争拖延下去而不能改变德国的命运。
第二十五章在乌克兰和列宁格勒的失败
艾伯特&iddot;西顿[英国]
[出自《苏德战争1941-1945》]
苏军最高统帅部战略的基点是立即开始发动全面冬季攻势以达到出敌不意的目的。他们想在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两个地区实施进攻,将远至苏联与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老边界线以内领土上的敌人扫除干净。在东线中部地区继续保持对德军的压力,使德军不能对其翼侧进行增援。
在北部,这次攻势,经过二个半月的准备将由戈沃罗夫的列宁格勒方面军从奥腊尼恩巴乌姆桥头堡和列宁格勒以南地区向暴露的德军第18集团军的左翼发起。与此同时,梅列茨科夫的沃耳霍夫方面军负责突破第18集团军的右翼,从诺夫哥罗德附近的伊耳缅湖地区实施主攻。列宁格勒和沃耳霍夫两个方面军的当前目标是围歼林德曼的第18集团军。往南,波波夫的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负责攻打并牵制德军第16集团军。这三个方面军的总兵力相当于一百零五个步兵师和十二个坦克旅,其中仅列宁格勒和沃耳霍夫这两个方面军就在坦克和飞机数量方面至少以六比一的优势超过德军第18集团军。德军方面,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屈希勒尔过去几个月拨给曼施泰因好几个师,这时还拥有四十个步兵师、一个独一无二的装甲护卫师和两个山地师在森林、沼泽地上扼守一条长达五百英里的防线。第18集团军拥有二十一个步兵师,其中五个是空军野战师。没有预备队也没有什么装甲部队。师的正面宽达二万五千码。
秋季,屈希勒尔一直在进行向1940年波罗的海国家与苏联边界线附近的&ldo;美洲豹&rdo;防线撤退的准备工作,因为他打算在部队真正撤退前就有组织地全部撤出该地区。本来打算将所有居民都撤走,结果错打了算盘,后来改成将所有成年男子强行掠走,并将所有设备、住房和食物洗劫、破坏一空。苏联可能发动进攻,这是尽人皆知的,只是希特勒对进攻是否会象屈希勒尔所认为的那样快还有点怀疑。12月30日中午在元首召开的会议上,屈希勒尔介绍了战况,言谈之中还对从他那里给其他集团军群抽调部队表示不满。屈希勒尔主张在苏联发动进攻之前就开始向&ldo;美洲豹&rdo;防线撤退,然而这个请求却遭到决不自动放弃土地的希特勒的反对,因为这会促使芬兰下决心退出战争。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林德曼的看法与屈希勒尔相反,他的态度比较乐观,认为屈希勒尔可以守住现在的阵地顶住苏联进攻。元首总是采纳与他自己想法一致的意见,因此屈希勒尔失败了。
1月14日,费久宁斯基的第2突击集团军从奥腊尼恩巴乌姆桥头堡发起进攻。该桥头堡当面的德国部队是两个空军野战师、党卫军诺兰装甲护卫师以及其他部队,所有这些部队都归施泰纳的第3党卫军装甲军指挥。经过激烈交战之后,德军的防御部队开始退却。过了一天,马斯连尼科夫的第42集团军在列宁格勒以南的地区越过涅瓦河实施进攻,与此同时,斯维里多夫的第67集团军在姆加地区进行牵制性的进攻。到1月19日,马斯连尼科夫同费久宁斯基的部队会合,切断了彼得霍夫的德军与外界的联系。往东,梅列茨科夫的沃耳霍夫方面军应牵制林德曼第18集团军的中部,即第54和第26两个军,同时要突破该集团军的南翼。斯塔利科夫的第8集团军和罗津斯基的第54集团军所进行的牵制性进攻非常成功,使罗津斯基的部队逐渐包围了德军第26军。沃耳霍夫方面军利罗夫尼科夫第59集团军从南面诺夫哥罗德附近发动的钳形进攻,指向德军第16与第18这两个集团军分界线附近的一个空军野战师。但是,在取得初步的胜利之后,进攻发展得很缓慢,因为恶劣的气候和不良的能见度使空军和炮兵很难进行支援。坦克一辆又一辆地陷入了沼泽地。诺夫哥罗德以南的苏军却比较顺利地迎着暴风雪越过封冻的伊耳缅湖,从而切断了城区内的德军与外界的联系。屈希勒尔十分清楚苏军的意图是从两翼包围第18集团军,苦苦恳求元首同意他将已暴露的第26军和第28军撤到从列宁格勒到楚多沃铁路线上的中间阵地,结果未能获准。1月22日,他直接向希特勒说明了自己的困境,因为当时在姆加和托斯诺地区第54军象第26军一样也有被围的危险。他恳求再三,而希特勒只是许诺从中央集团军群给他抽调一个装甲师。元首不同意在诺夫哥罗德地区被围的部队突围。当他改变决心,再下达撤退命令,已为时过晚。中间防线的撤退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当同意撤退的批示下达时,德军守军早已被逼得走投无路,这条中间防线也无法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