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苏德战争 1941年 战役 > 第161章(第1页)

第161章(第1页)

魏因克内希特决意执行命令,渡河西进,但是很难叫醒士兵上路,这就拖延了时间,推迟了行动,以致部队还没有准备就绪天已大亮。那天夜间,米特只身来到设在罗马尼亚一农舍内的魏因克内希特司令部,极度的疲劳,紧张的神经使指挥官之间暴发了激烈的争执。那天上午,德军第79步兵师的残部和其他师的部队,冒着苏军火炮和迫击炮的炮火强渡了贝尔拉德河。米特在近战中丧生,估计是死于心脏病。8月29日傍晚,就在贝尔拉德河西岸,一个叫奇特卡尼的村子附近,德军第79步兵师全军覆灭。该师只有一名士兵逃出重围,于十二天后逃到了匈牙利。

在普鲁特河以东包围圈内其他地方,撤退和试探性的突围不那么有秩序。行动一开始,队伍都向行军路线集中,大小部队潮水般地朝西涌向普鲁特河各河口以致互相混杂在一起。大批混杂在一起的部队都向前开进时,部队便渐渐离散,失去了指挥。大部分人员仍携带着个人武器,伤员被载在罗马尼亚式农用马车上,驭手和炮手割断了挽绳骑上了挽马,行军纵队所剩的几门骡马牵引的火炮不时奉上级指挥官命令在路边展开与来袭的苏军坦克交战。军长们都在现场,可是却控制不了这个局面。它们遭到苏军好几次猛烈的空袭。苏军火炮的火力和火箭炮的密集火力越来越猛烈,终于迫使大批人员离开公路和小路隐蔽到树林里去。分队和特遣队之间仅有的一点联系也被树林和沼泽地隔断了,士兵们只好成群无指挥地走到普鲁特河,结果却发现苏军特遣队已经等候在河的对岸了。河的东岸很快就有成千上万的德军麋集着。德军第52军军长布申哈根想了一些办法,将部队编成由军官和军士进行指挥的分队。第44军军长l&iddot;米勒在开始渡河突围前不久,亲自对召集在一起的二百名军官讲了话。苏军军事谈判代表经常打着白旗要求谈判,但是德军一般都不予理睬,或把他们送回去或开枪把他们吓回去,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派出的寻找德军司令官的谈判代表后来抱怨说,他找不到一个担任指挥或主管的将领。至此,任何不能走动的伤员都和重装备一起被丢弃了。有的人扔掉个人武器投降了,但是大部分人仍下定决心逃跑。一批又一批拼死战斗的德国士兵深知:那些苏军竭力阻止他们前进的地方,便是他们获得自由的唯一的一条出路,于是他们便以火炮和轻火器的火力冲击苏军,而且一渡过普鲁特河就逃入树林躲藏起来。对于那些死里逃生的人来说,他们缴获的苏联地图和有充足弹药的苏军武器成了他们宝贵的战利品。

许多股部队,其中还有几名将官,开始时都有二三十人,但是随着时间一周周过去,人数减到了二三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穿过喀尔巴阡山,进入匈牙利抵达三百英里外的德军新防线,脱离了险境。他们在苏军的骚扰和追击之下,有时得到罗马尼亚当地居民的帮助,有时则被他们出卖,苏军最高统帅部还大力捕捉他们的落伍者。苏军出动了大批飞机,在所有交通要道都筑起了路障,而且还经常在树林里进行彻底的扫荡。当地居民受到警告,如发现情况不报告就要遭受严厉的惩罚。苏军还空投用德语书写的传单散布谣言,说什么德国已经被占领,战争即将结束,只要投降保证给以宽待并立即遣送回过。极少有人逃脱险境得以生还。

苏军在8月29日彻底肃清了普鲁特河两岸的两个包围圈,它的最高统帅部声称俘获德军十万零六千人,击毙德军十五万人。德军确切的伤亡人数可能永远无人知晓,但是不会少于十八万人。其中大部分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杳无音讯。逃脱险境的只有德军第29军与第13装甲师与第10装甲护卫师的若干分队。

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8集团军在罗马尼亚的失败,从某些方面来说要比先前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更为惨重。保卢斯的集团军群在亚洲式的严寒中战斗了两个半月,而弗雷特尔&iddot;皮科的部队在罗马尼亚的酷暑中只维持了九天。失败的原因很多。政治的、战略的甚至战术指挥权都全部操在希特勒一人手里,他在8月25日居然命令极需用来支援被围部队的德国空军,前去轰炸布加勒斯特。一天以后,当集团军群四分之三以上的部队被围困时,他还指示弗里斯纳建立新的防线,而这条新防线的所在地却早已失守。古德里安是否更了解情况,则很难说。几乎所有的装甲预备队和空军预备队都已先期调离战场。德国的政治情报和战略情报一向不灵。在密谋炸死希特勒事件以后,谍报局组织不是被解散就是被并入党卫军。除去现场的指挥官和士兵以外,罗马尼亚的阴谋勾当看来完全出乎德方的意料。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没有想到既要对付苏军的进攻,又要对付罗军的倒戈,结果它的战线被拉得很长,兵力被搞得很分散。罗德联合指挥机构实际上已无法进行工作。但是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罗马尼亚人掌有实权,所以当危机发生时,由于倒戈和丧失意志力,他们搞垮了许多指挥系统。苏军最高统帅部可能在发动进攻以前就已得到关于德军战斗序列和部署的详尽情报。当然弗雷特尔&iddot;皮科的第6集团军当时也可以选择留驻原地而不撤退的方案,不过这需要调整许多师的部署来填补罗军留下的空隙,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变换部署是不可能的。如果第6集团军留驻原先的阵地,那它可能会坚持得久些,也肯定会牵制住若干苏军部队,使苏军蒙受更大的伤亡,不过它也逃脱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后来的实际情况是作出了撤退的抉择以期解救若干部队,但是当时却没有估计到德军的徒步步兵、马车和马挽炮兵逃脱不了苏军迅速推进的钳形突击,也没有估计到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的高度机动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会赶在德军撤到普鲁特河之前就在普鲁特河以西会师。只有两个机械化师的若干分队逃出了包围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