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5年冬去春来的季节里,德国仍控制着库尔兰和东普鲁士附近的波罗的海水域,而且德国那些没有军舰护航的运输船只在自己的领海航行也没受到苏联潜艇多大的干扰。这可能是因为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坚冰封冻的芬兰湾内仍动弹不得,也可能是因为它无论如何都无法出海,因为大批海军官兵已调往陆军,军舰缺少人手。不论是什么原因,反正这支强大的舰队滞留在芬兰湾内出不去。可是到1945年,苏联空军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活动却令人生畏。在战争的最后八个月内,在波罗的海被潜艇击毁的德国舰船为三十三艘(十万零二千吨),而被空军投的炸弹或鱼雷击沉的商船却达五十七艘、军舰三十四艘。尽管这样,从1月到5月期间,仍有一百五十多万的德国军民经海路安全地撤出了库尔兰,东、西普鲁士和波美拉尼亚。
1941年,奥克佳布尔斯基指挥的黑海舰队的编成内,据说有一艘老式战列舰、五艘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可能还有多达五十艘的潜艇,以及为数众多的鱼雷快艇和轻型舰艇。为对付这支令人生畏的力量,罗马尼亚最多能部署四艘驱逐舰、三艘鱼雷艇、一艘潜艇和若干艘近海舰艇。在战争初期,黑海舰队享有德国空军也无可奈何的海上优势。黑海舰队除了轰击德国和罗马尼亚在黑海沿岸的阵地和设施以外,实际上还袭击了敌人海上的运输船只。它还掩护苏军守备部队和部分居民顺利地撤出了奥德萨,而且它还从克里木半岛运走了一批部队。1942年内苏联丢失了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也不能再使用诺沃罗西斯克,因此所有的舰船不得不以高加索的港口土阿扑谢、波吉和巴统为基地。德军占有了克里木半岛上的海空基地,从而也就获得了几乎是无可争辩的黑海海上优势。
德国海军将大约五百艘小型货船和小型军舰(其中包括六艘排水量约为二百五十吨的iib型袖珍潜艇)溯易北河而上到德累斯顿,尔后经公路将它们转运到多瑙河畔的因戈尔施塔特重新下水,接着顺多瑙河而下到黑海,所完成的内陆旅程为一千五百英里。经由这条路线转运的有二十三艘扫雷艇、十六艘鱼雷快艇、五十艘登陆艇和二十六艘猎潜艇。自1943年起,轴心国海军由驻索非亚的南方海军集群司令弗里克指挥,其属下是驻黑海的海军上将基泽里茨基(1943年11月以后是布林克曼)。这一部分海军的编成内有四个主要司令部:驻在刻赤的高加索司令部,驻在雅尔塔(后来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克里木司令部、驻在马里乌波尔(后来驻在奥德萨)的乌克兰司令部以及驻在康斯坦察的罗马尼亚训练司令部。1943年德国海军的编成内有六个潜艇分舰队、一个由十三艘鱼雷快艇组成的鱼雷快艇分舰队、两个由二十二艘扫雷艇组成的扫雷艇分舰队、一个设置障碍的分舰队、三个由猎潜艇组成的分舰队以及一些由登陆艇和护航舰组成的分舰队。罗马尼亚海军只有四艘驱逐舰、三艘鱼雷艇、三艘潜艇、三艘炮艇、三艘布雷舰、七艘浅水重炮舰以及十五艘摩托快艇。
负责与黑海舰队进行联系的英国联络官的职责之一,是提供有关轴心国运输船只动向方面的情报以及通报地中海的气象预报。他一再催促苏联指挥员对航行在乌克兰沿海的德国和罗马尼亚运输船只采取更富有进攻性的行动,但只是白费唇舌。他从苏方得到的总是千篇一律的回答,即苏联军舰没有空中掩护不能出海。这些英国海军军官的看法是黑海舰队的装备和训练都不行。至1943年,黑海舰队只有四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二十九艘潜艇和六十七艘鱼雷快艇,以及一支约有二百八十架飞机的海军航空兵。然而在此期间,克莱斯特已撤出库班河,而且德军第17集团军也已渡过刻赤海峡进行后撤,横渡海峡时并未遭到苏联海军的干扰。到4月份,驻在克里木半岛的轴心国部队中的大部分经由海路撤离,除了在快撤完时曾遭到空袭外,仍未遇到严重的干扰。
苏联海军缺乏胆略可能有多种原因,但决不能归于缺少航海经验或海军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海军装备陈旧,质量低劣,而且它的指挥水平、航海技术和技术训练远不如德国海军。优秀的军舰指挥员,特别是潜艇和较小型舰艇的指挥员,既要坚定沉着又必须具备主动性和独立自主精神,因为他们要长时间独立作战。当时在苏联海军军官身上这些特点肯定不十分突出。他们通常消极被动、逃避责任。根据与他们一起工作过的英国海军军官的介绍,他们有时好像受到与他们共事的政委的制约。甚至那些次要的决定也要请示莫斯科。
在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海军指挥员缺乏进攻精神时,某些提供情报的德国人士认为,斯大林可能想保存他的军舰以便到战后能对英美海军的优势进行挑战。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比较可能的倒是,这位独裁者除了想把军需品运到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以外,对海战毫无兴趣。苏联在1941年和1942年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陆战,因此,也可能是,即使苏联海军有能力和手段承担海战任务(其实它并没有这种能力和手段),斯大林也会认为没有理由让苏联花费力气为那些他认为拥有大量军舰和飞机的盟国的利益去肃清北极海上的德国轰炸机和潜艇。控制北极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海面的关键在于空军。直至1944年初苏联才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获得决定性的空中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