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才订了六十五个包,今天直接破百了!一百零五个!
隔壁二班体委拉了个小群,想蹭咱们的车!还问粥能不能带二十杯!保温桶都不够装了!”
孟辞眼皮都没抬,啪一声又盖上一笼包子:“加!跟班长说老规矩,下午五点前下单有效,数量不封顶!二班想加?行,下次按要遵守时间。”
她随手抽个记号笔,在本子上龙飞凤舞写了个“105+20粥”,动作行云流水,“电动车后座那个最大保温箱,塞满。”
一中校门口,孟记餐车还没推到位,队伍已经蜿蜒甩出去十几米,堪称晨间奇观。
政务厅的王科长顶着黑眼圈挤在第一梯队:“小孟老板!俩鲜肉包一茶叶蛋!快!”
“孟姐!老样子仨肉包加桂圆红枣粥!我领导说你家包子皮比他家猫垫子还软乎!”
写字楼的lisa踩着恨天高,不忘掏出手机咔嚓打卡。
“西施姐姐!给我留俩肉包!”附近初中的豆芽菜奋力挥舞饭卡,“我零花钱都攒你这儿了!”
这声“西施姐姐”叫得真心实意,纯粹是美食滤镜下的最高赞美。
孟辞麻利地夹包子收钱,手腕稳得堪比点钞机,偶尔抬脸一笑,晨曦里那张脸白净透亮,愣是晃得几个刚出校门的高中生红着脸别开眼。
孟靖现在成了校园第一红人。
课桌永远堆满各种小纸条:“靖哥,求带肉包x2,明天体育课救命!”
“大佬!帮留茶叶蛋x1,粥x1,转你红包跪谢!”
“班长大人!求加单!四班李雷也想上车!”班长秦政痛并快乐着,专门建了个共享文档,表格列得比月考成绩单还精细:姓名、班级、包子种类数量、粥蛋需求、付款状态(预定金支付截图)。
红红绿绿一片,堪称当代中学生早餐金融系统雏形。
不愧是班长!
销量爆炸的结果,就是孟辞那三米餐车彻底超载。
尤其蒸笼,三大格死重占地方,每格撑死也就三十个包。
眼看班长文档里数字持续飙升,孟辞直接掀桌,不,是掀蒸笼盖。
直接多蒸一整笼包子!热腾腾出炉,趁热装进食品级密封袋。
茶叶蛋?塑料盒码得整整齐齐,汤汁一滴不漏!
保温桶装不下所有粥?没问题!用硬质pp杯装,盖密封膜,再套保温袋!
动作快准稳,主打一个效率优先、口味不变。
打包袋颜值肯定比不了摊子上现夹的油纸袋漂亮,但掀开袋子,那包子皮照样松软喷香,馅料堆得足斤足两。
“咱外卖的!”她指挥孟靖把新买的电动车推到楼下电梯出口,掀开后座硕大的保温箱盖子,“摆摊要脸面,外卖要实在!”
用班长的话说:“卖相朴实无华,内里全是孟姐硬核的良心!”
转眼周末,同学会杀到眼前。
《老同学你好呀》节目组花活多,要求全体嘉宾上午十点前抵达录制现场凤凰谷。
孟辞掐着点计划,预留了一小时路途时间。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周六早高峰叠加凤凰谷景区开放日,主干道堵成了巨型停车场。
出租车里,空调嗡嗡吹着冷风。
孟辞瞄了眼手机:9点40分。
前方红色尾灯纹丝不动。
司机叹气:“姑娘,这没半小时挪不动,你赶时间够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