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赚了2333?
平均一天一百块出头?
还不如去发传单!
说好的“早餐经济”潜力无限呢?
说好的“小生意大市场”呢?
到她这儿怎么就变成了“辛苦搬砖月入三千”?
她不死心,开始逐项复盘,试图找出“亏损”的根源。
问题一:馅料太足,包子太大。
别人家包子,馅是肉末点缀葱花,皮厚馅少。
她的呢?实实在在的肉团子!香菇粒比肉丁还贵!一个包子恨不得塞进半两肉!
成本蹭蹭涨,售价却不敢比同行高,怕把食客吓跑。
问题二:食材品质,卷死同行。
新鲜猪肉?必须的!
冷冻肉馅?那是对美食的亵渎!
香菇?挑厚实伞盖紧闭的!
茶叶蛋的茶叶?普通红茶可不行,得用带点香的!
粥?恨不得放半锅料,熬得浓稠挂勺,一碗顶别人三碗!
品质是上去了,成本也傲视群雄了。
问题三:出货量看似大,实则瓶颈明显。
一个人加一辆小餐车,产能有限,手脚再快也有上限。
三个炉眼同时蒸包子、熬粥、煮茶叶蛋,已经是极限操作。
“所以……”孟辞放下手机,捂着脸,发出一声哀嚎,“我这是用米其林的心,干着路边摊的活,赚着保洁阿姨的钱?!”
她想起那些食客满足的笑脸,夸她包子实在、粥料足、茶叶蛋入味。
好评是赚足了,可钱包它瘪得比泄气的皮球还快!
“良心商家,活该饿死?”孟辞自嘲地扯了扯嘴角。
不行,这路子走不通了。
要么降低成本,牺牲品质,这违背她做餐饮的底线,pass!
要么……开源!提高客单价或者增加高利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