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哼了声:“那可不香,油倒那么多。”
张海鸥烦他:“那你别吃!”
赵月跟季然道:“好了差不多了,把火小点儿,可以往里下疙瘩了,火候一定控制好,别糊了。”
张海鸥把搅合好的面疙瘩抖进锅里,用勺子搅合着,多放了油闻着确实很香。
季然一根根的往里放玉米秸,不再拉风箱,就用一根烧火棒子时不时的撑一下。
张建辉看他烧的挺好啧了声:“不错啊,学会了?”
季然只嗯了声,他是在年代剧里学会的,虽然他演技不好,但那些基本操作他都学了。
现在想想他当演员的那些年也学到了些东西的。
饭菜在众人的期盼下终于出锅了,院子里也黑下来,一盏煤油灯只放在灶台上,外面有风一吹就灭。
好在每个人一碗疙瘩汤,也不用夹菜了,只要不吃到鼻子里就行。
比起中午的玉米面窝窝头,晚饭要好吃多了。只是季然饿过头了,闻着很香,吃的时候却没有多少的食欲,不过每人也就这一碗疙瘩汤,剩余的还得吃饼子,饼子等粗粮大队里是能管饱的,季然只喝了那一碗疙瘩汤。
陈学还说他是少爷,有好吃的就不吃窝窝头了,季然跟他说:“那你可以不喝疙瘩汤。”
陈学被他噎住了。
季然说完那句就没有再说什么,他没有理会陈学,也不是刺激他,只是实话实说。
这里不缺水,离山近,他们知青点儿不远处是小学,为了方便那里放了一口缸,接从山上用竹筒流下了的山泉水,水直接可以喝。知青点儿的水就是从那里挑来的,不缺。
季然在院子里把自己碗筷刷了。
喝了一碗疙瘩汤又出了一身汗,季然进屋里去拿换洗的衣服。
他早上的时候233没有来,所以那些箱子,季然不知道是哪个是他的,也就没有打开过。
现在循着233的指点把一个皮革箱子从床板下拿出来,箱子上的皮革是真皮的,而且还是密码锁,从外观上看也很漂亮。看样子他之前的家世确实很不错。
季然用密码打开看了下,他的箱子里有换洗衣服,虽然不多,但换洗衣服还有一套,背心、内裤都有两套,褂子还有一件白衬衣,料子摸着也很舒服,比那个二队长身上的要好很多,白衬衣迭的很整齐,下面是一把小提琴。
这跟他的身份相符合,他后期会凭着一手琴艺抢了主角进文工团的机会,进文工团是主角妈恢复文工团团长的工作后的举措,主角爸并不会仗着自己的官衔提拔自己儿子,主角母亲让她儿子进文工团也是因为主角有这个才能。
也就是说,主角是有才艺的。
季然只拿了换洗衣服,又把箱子锁上了。
张建辉看他端着盆往外走喊住他:“等等我,咱们一块儿,你们几个快点儿。”
“累死了,还去洗澡?”陈学靠在泥胚墙上说。
这次是陈宏明说他的,他声音特别冷:“那你今晚上别上床了。”
“真以为自己是县长公子啊,真是……”陈学小声的说着什么,但他又不敢得罪陈宏明,于是也就不了了之了。
季然只听了这一耳朵,看了陈宏明一眼,陈宏明衣服穿的很整齐,虽然也面朝黄土的累了一整天,但他着装整齐。
陈宏明当先走了,不太合群的样子。
几个男知青一起去洗澡,拖拖拉拉的,因为整个山里黑漆漆的,羊肠小路并不好走,天上除了半轮月亮外,只要零星几个手电筒,因为手电筒也很稀少,有几个开的也是炫耀的在半空中晃,根本不是照着地上的路。
陈学就是其中一个,他拿着他们知青点儿唯二的手电筒,张建辉说他:“你要是不照路就关上,别浪费电。给我,我拿着。”
于是他们的光源也没了。
季然两眼一抹黑,小心翼翼的走着。可再小心,脚还是磕在了一块石头上,幸好是穿着球鞋,没有让他疼到手脚抽搐、失态到把盆扔了。
季然端着盆在旁边的草丛里蹲了下来,等没有那么疼的时候,他看了下天上的月亮,开始盼着有路灯的日子。
可他也知道这个年代还没有,没有电,城市里也只有极少部分的地方有,那农村就更没有了。
季然端着盆很小心的走着,前面很远处传来赵长征喊着:“走慢点儿啊,别绊倒了。哎季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