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复汉演义刘秀在线阅读 > 第106章(第1页)

第106章(第1页)

此言一出,不禁使樊崇陷入了思考当中。不错,逄安所说的都是实情,这南北的水土、气候差异确实是存在的。就说自己,已是经常闹肚子,北方人受不了南方的潮气,南方人也受不了北方的严寒,要想异地生存,势必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适应时期。要说大军的去向,反正山东是暂时不能回去的,如果现在回去的话,军队必然会散,至于散到什么程度,实难预料,向长安推进也是有道理的。樊崇及时召开了军事首脑会议,一致通过杀入长安。于是樊崇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樊崇、逄安率领,统军二十万直取武关;一路由徐宣、谢绿、杨音率领,攻北面的陸浑关。

第三十三回第三节

话说汉中王刘嘉军中有一员勇将,姓贾名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身高八尺五寸,虎背熊腰。年少之时,拜舞阳县李生学习《尚书》,甚是勤勉,加之长矛舞动,出神入化,先生喜之,常对人曰:&ldo;君文志高而勤于学,他日必将相之器也。&rdo;长大后,遭逢天下动乱,贾复聚数百乡勇屯于羽山,专打入境盗寇,以保冠军县百姓平安,使得过路盗贼,闻其名而绕其境。

时汉中王刘嘉驻兵南郑,和延岺交战,(延岑昔日曾在长安擂台上斗过巨无霸)延岺战败后逃往冠军县。贾复率乡勇下山一举将延岺擒获。从此归于刘嘉,为校尉,深得倚重,延岺也降于刘嘉。后贾复见更始乱政,诸将暴虐,向刘嘉进言曰:&ldo;复闻,图尧舜之事而不能至者,汤武是也。图汤武之事而不能至者,恒文是也。图恒为之事而不能至者,六国是也。定六国之素,欲安守之而不能至者,亡六国也。今汉室已复,大王以亲戚为股肱,天下未定,而安定所保。所保得无不可保也。&rdo;刘嘉笑道:&ldo;君文之言,我力所不及也。我有一弟,名秀,字文叔,现为大司马巡略河北,近闻他已发兵讨伐王朗,正是用人之际,贾君有志,且文武双全,你若愿意,我可修家书一封,荐往他处,他日必建功立业,不失封侯,不知君文是否愿往?&rdo;

贾复道:&ldo;愿往。&rdo;刘嘉道:&ldo;还有一人,长史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亦英才也,可荐你二人一同前往。&rdo;

贾复、陈俊赶到镐城,呈上刘嘉家书,刘秀得知孝孙兄近况,心中甚喜。先安排二人下去休息。

贾复鼾声如打雷一般,夜里震的附近几个军帐里的将校无法入眠,一个个不胜其烦,纷纷向刘秀进言,建议调贾复任郡骑都尉,任陈俊为曲阳县长,刘秀道:&ldo;你们不要多言,若嫌他的呼噜太吵,我就把他安排到我的佐近,我不怕鼾声。他们初来乍到,同是为朝廷出力,不要看着他们不顺眼。他俩是汉中王亲荐,我哥哥看人是不会错的。我本来是想让他俩立功后再封官职的,正好你们提醒了我,我看也不用等了,封贾复为破虏将军。曲阳县长官职太小,不足以展陈俊才华,现任安集掾。&rdo;

大军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刘秀亲率三军攻打河内,临行之时,见到贾复坐骑瘦弱无力,道:&ldo;贾将军马弱。&rdo;贾复道:&ldo;属下体大,劣马不堪负重。&rdo;刘秀安排道:&ldo;去,将我的综駃牵来,送给贾将军。&rdo;贾复道:&ldo;主公,不可。&rdo;刘秀道:&ldo;大将军驰骋疆场,岂可无骏马?&rdo;

大军来到河内城下,抬头望去,见到城墙之上一黑壮高大将军,刘秀提马近前高声问道:&ldo;可是岑彭,岑将军!&rdo;

墙上之将回道:&ldo;回大司马,我是岑彭。&rdo;

刘秀道:&ldo;君然,我到处打听你,却不知你在这里!归德侯,何不归来!&rdo;

岑彭闻言,立即和太守韩歆开门而降。

岑彭对刘秀道:&ldo;大司徒遇害后,我被调入朱鲔帐下,攻下长安后率军击扬州,迁为颖川骑都尉,前些时,赤眉军攻颖川而失官,只好远走他乡,来到河北,蒙太守韩歆收留,共守河内。今日归于大司马,愿效犬马之劳。&rdo;刘秀大喜,封为偏将军,韩歆献城有功,调至邓禹帐下任军师。

忽然朱祐来报:&ldo;主公,车杆儿私拿库府黄金,被祭遵所杀!&rdo;

刘秀勃然大怒:&ldo;大胆祭遵,敢杀我舍中儿,来人,将祭遵捕来见我!&rdo;

主簿陈副赶忙上前言道:&ldo;主公,你治军严明,祭遵正在巡城,系职责所在,他能法不避亲,正说明他公正无私,不可罪之。&rdo;

刘秀猛然醒悟:&ldo;谢主簿教我,一时糊涂,险铸大错,只是舍中儿从小生长在我家,从颖川始,又一直跟在我身边,怎能去犯此重法,唉,请祭遵前来见我。&rdo;

祭遵来后,刘秀对其公正执法,大公无私甚为褒奖,封祭遵为刺奸将军。

刘秀告诫诸将:&ldo;我舍中儿犯法,祭遵都敢当场格杀,你们都注意了,也要严格约束部下,如有违犯,祭遵可是六亲不认的。&rdo;此真可谓杀一儆百,三军顿时肃然。

收复了河内,前面最大的绊脚石就是刘杨。如何对付刘杨,大家都陷入沉思当中。

苗萌道:&ldo;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河北地区的东北部、西部、东部大部分地区已为我掌控。上谷、渔阳的加入,使北方已基本上收复。战争的局面和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朝着有利于我们而快速发展。对于刘杨,我们有上、中、下三策,关于上策,就是要想办法收编联合于他,这一点我们不是不可能做到的,自我们发兵以后,刘杨就没有任何动作,他在等待,在观望,在等待时机,谁的力量强,谁的胜券在握,他就会倒向谁,这是合时宜的聪明之举。这也说明他和王朗并不是真的一条心,这会给我们之间的合作带来极大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双方能够合作成功,我们的力量就会倍增,彻底消灭王朗就指日可待了。关于中策,就是能够使刘杨继续暂时保持中立,其实他现在就是这样做的。如果我们不对他施加太大的压力,他继续保持中立也没太大问题。当然,不施任何压力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向南对王朗发起总攻,对他进行设防是必然的。我为什么说使其暂时保持中立呢?试想,我们消灭王朗后,他还能中立吗?我们是不会允许他继续中立的,他在谁和谁之间中立啊。大势所趋,必然要倒向我们。如果上中两策都没有走通,那么我们势必要走第三条路,虽然我们现在也拥有了十万大军,可王朗的势力还很大,双方力量的对比,我们并不占优势。这样一来,这场战争势必旷日持久,铜马等农民军又窥伺在侧,未来局势的变化就难以预料了。所以,我们要积极地、主动地争取一切有利条件,促使上策的成功。现在我们缺少一个能言善辩,有胆有识,又能沟通刘杨的这么一个使者,也可叫联络官吧,前去真定,大家物色物色,看看谁合适?&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