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子因初来京城,生活上存在诸多不适,还有一些人水土不服,接连病倒。
“杨大人,我肚子疼得厉害”有南方学子捂着肚子,话都说不连贯。
杨名时连忙扶他坐下:“莫慌,我己请了大夫,这就给你瞧瞧。厨房也炖了家乡的祛湿汤,喝了就舒坦了。”
在杨名时的不懈努力与各方协作下,学子们喝着热汤、服了汤药,渐渐有了精神,慢慢适应了京城生活。
十二月初一,寒风卷着碎雪拍打窗棂,培训教室里却暖意融融。
学子们挤坐在长条木桌旁,鼻尖因兴奋微微泛红——今天是开课首日,传教士带来的每样东西都透着新奇。
英语课刚开场,英国传教士卷着舌尖吐出“hello”一词时,前排学子惊得首眨眼。
“这洋文的调子像唱歌!和咱们的平仄完全不同!”
当学到“thankyou”要微微欠身说出口,有人悄悄拽同桌的袖子。
“你听,连道谢都有专门的词儿,真讲究!”
大家扯着嗓子模仿发音,有的读成“哈喽”,有的念成“憨纠”,笑声混着试读声撞得房梁嗡嗡响,却没人肯停下练习。
“先生,这十字和短横是啥记号?咋不用‘加’‘减’二字?”
“这符号倒像小柴火棍,记起来竟比写字省力!””代表百分数,更有人拍桌。
“用字母代数字?这‘哑谜’般的写法咋看懂?”可当传教士用这公式三两下算出三角形田地面积,比他们往日丈量半天还准,众人顿时心服。
“原来字母能当数字用,这般偷懒的聪明法子,咱咋没想过!”有人偷偷在手心画公式,生怕转脸就忘了。
社交礼仪课上,银质刀叉摆在白瓷盘里闪着光,学子们捏着冰凉的餐具首犯愁。
“吃饭不用筷子用这铁家伙?叉齿尖尖的,别戳到嘴!”有人试着用刀划面包,却把面包戳得歪歪扭扭,刀叉碰撞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可看着传教士优雅地切割食物,大家又耐着性子学:“这般吃饭虽麻烦,倒比用手抓体面,也算桩新奇学问。”
历史课讲玛雅文明时,传教士展开手绘的玛雅金字塔图,学子们顿时伸长脖子。
“这石头堆得比咱家祠堂还高!他们不用糯米灰浆,咋垒得这般整齐?”
听到玛雅人算一年长度比当朝历法还准,有人忍不住惊叹。
“咱以为天下学问就数孔孟精深,谁知美洲还有这般厉害的民族!他们的文字像小鸟似的,竟也能记天文历法?”
最震撼的当属自然哲学课的静电实验。传教士用丝绸摩擦琥珀,再靠近纸屑时,小纸片竟像长了腿似的跳到琥珀上。
“这石头成精了?竟会‘抓’纸片!”有学子惊得站起来,手指刚碰到琥珀,纸片“嗖”地弹开,吓得他猛地缩回手。
见传教士说这叫“电”,众人围着琥珀啧啧称奇:“比磁铁吸铁还神!这看不见的力气,到底是啥来头?”
暮色降临时,学子们揣着记满符号的草稿纸往回走,嘴里还念叨着“洋文调子”“字母公式”“电石头吸纸”。
有人笑着说:“今日学的新奇事儿,够咱回去讲给同乡听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