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又能护你到几时?”
沈皎看着天和帝有些伤感的样子,这是她从未见过的一面,天和帝今年已经五十了,在前世平均寿命七十多的时代,这个年龄还是人生中的壮年,事业中的巅峰期。但在大齐,已经算是不小了,更何况还是一个操劳天下事的帝王。
在这个年代,能活过七十的帝王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帝王每日要操劳的事情太多,特别是想成为一代圣君的天和帝,每日所耗费的心神就更不必说了。
所以,其现在有迟暮之感,实在是在正常不过。
虽然是正常,但是看到天和帝这副样子,她的眼眶酸涩的厉害,“皇舅舅……”
还不待她说些什么安慰的话,天和帝便冲她摆了摆手,继续说道:“太子是储君,正值盛年,这些年历练地很是不错,他愿意和你亲近,你也不必刻意回避。日后……,有太子护着你,朕也不必担忧。”
天和帝知道,这些年沈皎刻意和诸皇子之间保持距离,是为了避嫌,因此才有了这句话。
沈皎感受到天和帝看着自己慈爱的眼神,心中很是震动,她虽然知道天和帝待她有几分慈爱之心,却没有想到他会为考虑到这个地步,甚至同意她和太子亲近,这是一种太大的退步。
“皇舅舅待元嘉之恩,元嘉叩拜。”她不是矫情的人,这个时候什么撒娇奉承,亦或是安慰天和帝的话,都没有必要说出来,最郑重的感谢,明白天和帝对她的真心,比一切都来得重要。
沈皎对着天和帝庄重地行了大礼,天和帝也没有阻止,在她行完后,才叫起。
沈皎起身后,就听到天和帝强调道:“但是这分寸还是要注意。”
沈皎应诺。
随着这句话后,天和帝周身伤感的情绪逐渐消失不见,恢复原来的强势和精明。
之后,天和帝便继续教授沈皎朝政之事。
最近,朝中最为繁忙和要紧的事情,便是天和帝的万寿节,今年是天和帝的整寿,礼节也会隆重很多,比如天和帝会召一些边关将领回京祝寿,以示恩宠,不能回来的将领,天和帝也会赐下丰厚的赏赐,还会对边关的将士赐酒等,以示隆恩。
另外,各地的督抚等封疆大吏也会受召进京,各地的附属国也会派遣使者来朝恭贺,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计划和安排的,什么人能回,什么人不能回,都是需要细细考量权衡的。
另外,在大齐,万寿节对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帝王会在这一日做出一些减免赋税徭役,大赦天下等政策,这才是百姓关注的重点。
但这样的政策,又岂是轻易能做出的决定,首先要根据国库和各地的情况,再加上边关是否会起战事等,各地不同人的户籍不同,做着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义务,这些都要一同考虑好后,才能做出决定。这样的工作量可不是轻易能完成的。
但索性天和帝万寿,距今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些事都会被处理好,得出结果。
想要成为一代明君,治理好一个国家,每做出一个政策,其中的艰难岂是外人能体会的。
学习朝政,可不是只会那些诡谲的朝堂争斗,更多的是要学习怎样处理政务,做出既有利百姓又利于朝堂的决定,在百姓和朝廷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