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寅还没有回答,海瑞就喘息着说道:
“明受,他们是来看望老夫之人,这两个孩子关心老夫。”
朱寅和宁采薇面面相觑,都有点惊讶。
果然是海瑞啊,病到这个地步,眼力却还这么敏锐,心思还这么通透。
“老爹。”朱寅一脸老成的行礼,“孩儿是给宋院判一起进来的。否则,还真进不来。”
海瑞露出有点慈祥的微笑,声音虚弱的说:
“你们是冒充老夫的晚辈,这才让宋院判带你们进来的吧?机灵。”
“你们为何关心老夫病情?老夫能看出,你们这两个孩子,至诚。”
朱寅道:“不瞒老爹,孩儿之前就听家中大人说起,海青天是天下的良心,若是多一些海青天,百姓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海瑞吃力的笑起来。
他望着蚊帐的顶棚,目光迷离的说道:
“稚子之心,稚子之言,真朴可爱啊。老夫为官数十载,孑然一身,不意今日老病死,不知谁家儿女,探望榻前。”
“于老夫而言,或许也是斜阳夕照的一点安慰。”
语气十分感慨。
朱寅和宁采薇见状,不由有点鼻子发酸。
英雄迟暮,卧暗室。一代名臣,即将黯然落幕了。
历史上,随着海瑞的死去,大明官场的吏治腐败,就像一头彻底失控的野马。
从此之后,大明朝廷再无敢怒敢骂、当头棒喝之人。
仅仅几句话,短短的接触,朱寅就看出,海瑞绝非那种不知变通,孤僻迂腐之人。
相反,他极其通透,智慧非凡。
果然,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横空一笔,又怎么可能是平庸之辈?必是大智大勇,坚刚不可夺其志之人。
“老爹!”
朱寅的芳华之气,似乎要照亮幽暗的病房,清雅的声音犹如春燕:
“孩儿是来为老爹治病的。孩儿之前遇见一个道士,送了孩儿一种珍稀药物,说是能治疗黄疸!”
“如今,这宝药只剩最后一份,不留给老爹,谁又配用?”
“哦?”海瑞虽然不信,却被逗笑了,他喜欢听这稚气的声音,多么年轻。
他想起了当年在琼州放牛的少年时节。
“稚子,你还是个医生啊。”
海瑞一高兴,虚弱的声音都中气足了些,似乎被孩子的朝气感染了。
王姓官员却是担忧的看了一眼海瑞,生怕他消耗精力。
朱寅小大人一般,铿锵有力说道:“孩儿朱寅,虽是童子,却不说儿戏之言!”
“能不能治,一试即可!”
海瑞面色疲惫,目中刚刚燃起的神采又黯淡下去,他苍白的脑袋无力的在枕头上摇一摇,舒缓一下呼吸说道:
“朱寅?是个好名字。唉,老夫乃是黄疸,容易过人的。别沾染了老夫的病气。你们走吧,去吧。”
他不想把病气传给几个孩子。
宁采薇说道:“老爹是害怕尝试么?还是以为我们要害你?老爹死都不惧,何惧一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