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歌土能怪我?张松年 > 第349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又超神(第3页)

第349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又超神(第3页)

“我跪了!”

“安知意唱得也超好听,杀我!我人没了!”

“……”

从高空往下看去,可以看到在场的观众,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惊叹连连。

后台明星们也是如此。

而刚才叹气的天后,则露出了苦笑。

学风意组合?怎么学?

人家起手用千古名诗级别的歌词开大!

别说是乐坛了,就是放在文坛,也是非常能打,甚至可以说当今文坛,除了许风,几乎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诗。

他的对手是古代的那些顶级文人。

实际上,这首诗确实是千古名篇。

尤其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更是名句中的名句,激励了不知道多少人。

前面说过,这首诗是高适的作品。

就是那个跟着李白、杜甫采仙草、找仙人、炼仙丹的小伙伴。

此诗作于他43岁时,当时的他仅仅是个文人而已,没有任何一官半职,看不到前途。

彼时的他不知道,十年之后,他就会因为平定“安史之乱”、“永王之乱”有功,从而平步青云,官职累进,当过节度使和刺史。

甚至在61岁的时候,被当朝皇帝念及曾经的功劳,直接封为渤海县候,成为了唐代诗人之中唯一以军功封侯的奇迹。

——李广看了得哇哇大哭。

而董大,指的是当时著名琴师董庭兰,因家中排名老大,所以称其为董大。

他曾以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也就是宰相的门客,当年春天,房琯被贬出朝,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到了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二人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

临别时,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这是一首赠别诗。

但很奇怪,舞台效果却丝毫没有离别的伤感。

反而给人一种很燃的感觉。

风意合唱结束后,安知意开始单唱。

音色上有了变化,从大气变成了温婉。

美妙的歌声响彻全场,在夜空中越传越远:

“【胡笳声声,延绵千里。

流云抚琴,窗外飘雨。

一生漂泊,半梦半醒。

老来归程,令人唏嘘。】”

歌声中,舞台上出现了两位演员,分别从舞台两边向对方走去,也皆是汉服打扮。

一人背着一张琴,头发花白,看起来年纪不小。

——董大!

另一人身材修长,腰配长剑,眼神犀利,看起来十分精神。

——高适!

安知意这段词,唱得便是两人。

“胡笳”,蒙古族乐器。

高适是边塞诗人,一生中曾三次出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