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后来力挽狂澜的大秦支柱,曾一举击溃起义军与六国残余联军,若非遭遇项羽这一宿命对手。
他几乎真的扭转了大秦的命运。
差一点,他就成功了。
尽管历史上的章邯最终成了失败者,成为项羽崛起的垫脚石,但他确实具备站在时代顶峰的能力。
他是赵夜随始皇帝一同挑选战马时偶遇之人。
当时章邯还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小吏,却主动上前讲解战马特性,对于各种马匹的优劣都了如指掌。
加之他身形魁梧,仪表堂堂,始皇帝一时起了兴趣,便随口问了他的名字。
赵夜身为穿越者,怀揣着对历史人物的好奇,便请求始皇帝允许章邯留在自己身边。
始皇对赵夜一向宠爱有加。待查明章邯家世无虞后,便将他从御马苑调出,安排为赵夜的贴身侍卫。
赵夜心里明白,章邯原本是希望得到始皇亲自赏识的。
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成为赵夜的护卫后,章邯依旧尽职尽责,未曾懈怠。
赵夜也看出了章邯的性情。出身寒微,话不多,却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这份执着与坚韧,让他颇为欣赏。
之后,赵夜曾几次抽空前往下邺,并在王翦门下苦学兵法。
所谓兵法,并非那些花哨诡诈之术。真正的用兵之道,在于堂堂正正。以正为主,奇为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你又不是天命所归之人,哪能总指望风向突变、天降奇迹?
若真那样,就成刘秀那样的传奇人物了,那又是另一回事。
兵法的核心在于知己知彼。看清敌人的软肋,弥补自己的不足,放大自身的优势。
只要整体实力胜过对方,胜利自会水到渠成。
因此,兵法的内容细致入微。从号令传达、旗语识别,到营地布置、士兵训练与休整。
再到主将如何体察下属、树立威信,无不涵盖其中。
这些看似基础的知识,恰恰是赵夜最欠缺的部分。
若论战略思想,他能滔滔不绝讲上几天几夜——毕竟吹牛本就是现代人拿手好戏。可实际操作中,问题就来了:
军营该如何搭建?吃饭饮水与训练安排应定于何时?不同天气下该如何扎营?
士兵的作息和训练时间又该如何制定?
诸如此类细节,都是一个合格主将必须掌握的功课。
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它们彼此交织、累积,最终影响整个战局。
两军交锋看似一战决出高下,其实胜负早在开战前就己初现端倪。
正因如此,像王翦这样的名将,才敢在战前拍胸脯承诺:“一年,六十万兵力,楚国必灭!”
而结果正如其所言,如期完成灭楚大业。
他在战前早己将敌我形势分析得极为透彻,连楚国的每一根蒜都算到了底。
虽说学习这些细枝末节枯燥繁琐,但赵夜却沉得住气,一点一点地积累。
尤其是旗语、号令这类完全陌生的知识,对他而言几乎是重头开始,但他并无半点退缩之意。
赵夜并不急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
“发什么呆?还不快去背兵法!”王翦朝躲在柱子后面的王离瞪了一眼,语气严厉。
赵夜到底是个成年人。
成人的自学能力远超孩童。他所认为的“慢”,其实是对自己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