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血让他兴奋过,但德国的血呢?
毛奇总参谋长的报告里,“施里芬计划”需要快速、决定性胜利。可天幕上那冰冷的二百八十万,像一盆冰水浇在“速胜”的幻想上。代价,太大了。
--
维也纳,美泉宫的阴影更深了。
斐迪南大公两日后遇刺的震惊还没散去,天幕又砸下奥匈帝国的阵亡数字——一百八十万。
一百八十万哈布斯堡的士兵?这腐朽帝国的骨架,撑得住这样的失血吗?
街头的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看着那数字,眼神复杂。
为这个老迈的帝国去死?值得吗?
康拉德总参谋长看着地图上那条漫长的东线,对付俄国,还有塞尔维亚…他第一次觉得,肩上的元帅权杖,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
--
恐慌像瘟疫,沿着天幕的光线,蔓延到那些本以为能置身事外的角落。
罗马,威尼斯广场。
意大利人看着天幕上自己国家的位置——“阵亡约六十五万”。
人群炸开了锅。“六十五万?!我们和谁打?打谁需要死这么多人?!”
一个穿着体面的商人脸色煞白,对着身边的同伴吼。
同伴咽了口唾沫,眼神飘忽:“没看前面吗?法国人、德国佬死了多少?咱们…咱们要是跟着柏林和维也纳…”
话没说完,但意思都懂了。跟着中欧那两个帝国,意大利要填进去六十五万条命?这买卖,血亏!“
去他妈的同盟国!”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立刻引来一片嗡嗡的附和。
脱离德国阵营的念头,从未如此清晰、如此理首气壮。
至于这六十五万是不是脱离后打德奥死的?选择性遗忘。
罗马的政客们关起门,眼神闪烁。风向,彻底变了。
--
伊斯坦布尔,苏丹皇宫笼罩在不安中。
奥斯曼帝国——“阵亡约八十万”。
年轻的军官们看着这数字,拳头捏得咯咯响。
八十万!作为一个己经日暮西山的老牌帝国还有多少血可流?
天幕只给了数字,没给敌人是谁。
是北方的俄国熊?还是巴尔干的那些小狼?或者…是英法?
巨大的未知,比明确的敌人更让人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