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的冷光,像一只无情巨眼,扫过1918年初的欧洲。
俄国那片曾经广袤而混乱的战场,此刻被标注上冰冷刺目的标签:【退出战争】。
更触目惊心的是,代表俄国的区域被大片浓重的黑色吞噬——那是根据《布列斯特条约》割让给德国的土地: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的部分…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
画面没有停留在东方的崩塌上,而是猛地向西拉回!
镜头聚焦在德国与法国、比利时交界的漫长战线上。
然而,此刻的西线地图,不再是人们熟悉的、僵持如冻土的堑壕线,而是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山雨欲来的恐怖张力。
冰冷的电子音,每一个音节都像冰锥,凿进1914年6月仰望天空的人们耳中:
【历史影像加载:德军1918年春季攻势-序曲】
【背景核心:俄国退出战争,德军东线主力完成西调。】
旁白文字伴随着动态的地图演示,冷酷地揭示:
东线腾笼:地图上,代表德军师团的密集光点,如同被磁石吸引,从辽阔而沉寂的东线战场(波兰、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迅速脱离,化作一道道急速流动的光带。
西线换鸟:这些光带沿着纵横交错的铁路网,跨越德意志腹地,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西线——法国北部、比利时边境的后方集结地域。光点在西线德军控制区后方疯狂积聚、膨胀,其密度和数量远超以往任何时候!
力量对比剧变:
天幕给出冰冷的数据对比:【1917年底西线德军师数量】vs【1918年3月攻势前西线德军师数量】。
箭头急剧向上飙升!最终数字定格:超过190个师!
这是开战以来,德军在西线集结的最大规模兵力!与之相对的协约国防线,瞬间显得单薄而脆弱。
【指挥中枢更迭:】
画面切入德国最高统帅部(ohl)所在地——斯巴(spa)。肃杀的气氛取代了往日的纷争。
旁白标注:【陆军总司令-名义及实际最高军事统帅】。他的威望,源于东线坦能堡的“奇迹”。
他的职务标注为:【第一军需总监】。
旁白强调:【战役实际策划者与执行者,掌握作战指挥核心权力】。他是兴登堡的大脑和利剑,东线的辉煌离不开他的铁腕与谋略。
权力的转移:
画面短暂闪过德皇威廉二世的虚影,标注:【名义国家元首与最高统帅,实际己基本放弃军事决策干预权】。
接着是法金汉等前核心人物的模糊影像,标注:【己退出决策层】。
新的权力核心,是且仅是——“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组合”。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集中权力,目标只有一个:胜利!